Tuesday, May 19, 2020

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 - 配饰篇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绣品类

宝玉的肚兜。原文如下:

  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说来的确可笑,玉兄此时已是十二三岁,却还戴着这等小儿玩意,且还必要袭人“哄了他戴上”,好一派天真习气!

下图能清楚地看到“白绫红里”。

这是剧中截取的镜头,能清楚地看到“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似乎以黄为主,“绿叶”倒还生动,“五色鸳鸯”最遗憾,几乎只是个稍俊些的水鸭子,估计是还没有作好的缘故了。

这一节历来被人们看做是曹公对钗袭二人的小小调侃,想来真是有趣:既已经“白绫红里”交代分明,真不知宝姐姐绣那花瓣时是从何处入的飞针呢(旧时做针线,一般是表面花纹先行绣好方可缝上内里的)?

再来看历史上精致的传统肚兜,这一件很可惜有点小,但是“五色”效果最好。

下面这个粉嫩嫩的浅青色肚兜可是历史文物呢,胸前绣水绿牡丹花,滚连续蔷薇花边纹,周匝压红边——是一件外穿式的衣服,类似江南的围裙,戏剧舞台上的梅香们也常穿,活泼俏皮。这件叫人想起了小白菜。

可以外穿的“肚兜”,这里有模特~~~

86西游记齐天乐晚会上有一个根据戏曲改编的小品《柜中缘》,演妹妹的是“白骨精”杨俊,演哥哥的那位……就是西游记剧组的高配置外挂,项!汉!老!师!




其余绣品

这是鸳鸯姐姐扎的好花子,被邢夫人赞道:“你扎的花儿越发好了”——这话听来这叫人觉得寒毛直竖。

宝钗绣的牡丹,书中未曾提及,不过这个花的确好看。

其实书中心灵手巧、精于女工的还有莺儿,绣品不说了,一想起她会打的那些个“攒心梅花结”、“象眼方胜结”、“朝天凳”、“一柱香”……光听名儿就让人喜欢,偏偏无缘看到。

衣物类

瑞珠送衣。《石头记》原文曾在秦氏淫丧一节里提及“遗簪”、“更衣”两个情节,“遗簪”历来被普遍认为是贾珍留下了秦氏之簪之意;而“更衣”的说法就不一了,有人认为是传统的“如厕”的一词的隐秘说法,极言秦氏与贾珍之猥亵龌龊;另一种,就像下图的表现一样,该是二人的私情恰是被送衣而来的瑞珠撞破,借“更衣”为借口而成其淫乱之事——不管哪一种,都可惜了宝珠瑞珠这一对苦命的丫头……


尤二姐的裙子。原文如下:

  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说:“你只别作声才好,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贾琏听说,便说:“你说的是。”接了银子,又将一条裙子递与平儿,说:“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平儿只得掩了,自己收去。

一直都知道贾琏是个很不正经的男青年,可是又一直对他恨不起来,觉得他和珍蓉父子俩的淫欲无度毕竟不同,尤二姐这一节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个性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真情分。

这一对也算苦命鸳鸯了,两个人“一见钟情”之前,一个水性,一个浪荡;一个曾与人有聚脬嫌疑,一个贵贱不分里外通吃——偏偏,她进了大观园后就再也泼辣不起来,常恨着自己之前的轻薄;他有了这个新姨娘后竟能交出全部的梯己,谁敢说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情在呢?

很欣赏曹雪芹的史家笔法,写人从不一概而论,多角度刻画,褒贬相加。二姐的死是悲惨冤屈的,贾琏的悲痛也是真心诚意的,所以后文的凤姐被休才有了更大的可信度——别忘了贾琏说过:“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当凤姐的西风终于被他的东风压倒,不知二姐在太虚幻境的青烟渺雾中能不能真的含笑?
 

 汗巾子

曹雪芹构思上著名的“千里伏线”的例子之一,撮合了蒋玉菡和花袭人。看下原文: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脂批有云:“原来红绿牵巾是这等用法。”盖因红绿牵巾本是江浙一代特别是姑苏地区的婚俗仪式,即新人拜堂时要手牵红绿二色长巾,男执红,女执绿,取“红绿相牵,百年好合”之意。

曹雪芹早年生活在江南,也因而在《红楼梦》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南方生活习俗的描写。知道了这“红绿牵巾”四字的由来,也许我们会对他写这松花、大红两条汗巾的用意再加感慨了。

还真被我找到了一幅“红绿牵巾”图

茜香罗的特写——旧时大红色是以茜草悼汁染就,罗是细密的纺织物。香字无形,韵味却更足,很美丽的名称。

上面绣着漂亮的花朵图案,记得是蓝、黄两种。

只是当年红楼剧组大概经费的确紧张,这么美丽的资源怎么能让袭人把它压在箱底从此不理呢?所以,我们就在另外两人身上也看到了它的芳踪。

这是在心灵手巧的莺儿腰间,那个新鲜花篮也的确别致。

目光聚焦晴雯——她也系过呢。

这个场景拍得非常好看,而且第三张宝姐姐的笑容和颦儿的蹙眉实在可爱,做个动图一起来看~


包裹类

黛玉葬花的绢袋。

书中只是借黛玉之口提及了这个囊收落英逝蕊的绢袋。可毕竟是林妹妹之物,又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花棺”,所以道具人员毫不含糊。这个绢袋轻软秀美,上绣有黄橘二色牡丹花纹,精美异常。当年看的时候心疼死,她她她,怎么就舍得把它往土里埋?

原文: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系袋子的红色丝绦原是系在黛玉手腕上的,真是想不到的又一种旖旎风流。

这就是那个花冢了。墓草已青,行人未归,宁不心伤?


手帕类

宝玉赠帕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

许多朋友初读时不解其意,也有人觉得应是从冯梦龙小诗“横也丝来竖也丝”演化而来——却不知曹雪芹下笔描物何等风雅,林黛玉又是何等清俊脱俗的人物,怎能做这般猜度?

其实原文里早有埋伏,且看诉肺腑心一节里的黛玉心理: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再看接了绢子后的心理:

  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这帕子大约可以算得是“小物”了。曹雪芹用心良苦,原是老套的情节,戏剧舞台上演滥了的,却被他写得隐而又隐、匿而又匿,周章转折,耐人寻味,直叫人击节称赞啊。

小红遗帕

说来也巧,同样是以绢子传情,还真有“横也丝来竖也丝”这种较为“通俗”的风流韵事,那自然就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了。

其实书中小红的帕子到底是怎么丢的,作者写得极隐晦。先是贾芸拜见宝玉,偶遇小红;然后是小红初次服侍宝玉,期间影绰着写了帕子的丢失;再后来秋纹碧痕骂小红服侍宝玉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小红辩解时提到帕子丢了;紧接着婆子们安排后晌有人来种树,裙子帕子别混晾混晒的——层层相扣,好看极了。

仔细分析却可以推断出这帕子应该丢在服侍宝玉之前,因为小红遇见碧秋二人时,是从宝玉屋中刚刚出来就被二人抢白一顿,不太可能立刻就感到帕子的丢失。即便就是此刻不久方丢,小红又是那么一个口齿伶俐,谈锋机敏颇有野心的好丫头,估计这帕子为宝玉而丢的可能性也不小——反正不管哪一种,在作者轻描淡写的文笔下,丢帕似是无意,其实也有三分有意在其间了。

电视剧的改编很注意到了这一点,把丢帕这一情节安排到了芸红初遇时一见钟情的四目交投之间,极富主动性的小红丢下了那块可能为自己带来爱情好运,更可能将自己推向毁灭边缘(试看抄检大观园一节,单是搜出了几双男式袜子,入画就那么含冤被逐了)的红罗帕。

值得庆幸的是,勇敢的小红最终还是用这种冒险的方式赢得一份极其宝贵的属于自己的爱情。照脂批来看,这二人在贾府败落后结成了夫妇,并成为了搭救宝玉于水火之中的侠义之士。

芸二爷也是有心人,且看他是怎样在防范尤其严密的情景下交换了自己的丝帕的:

  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里答应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贾芸,回来找红玉,不在话下。


荷包类

尤二姐的槟榔荷包。原文如下:

  二姐低了头,只含笑不理。贾琏又不敢造次动手动脚,因见二姐手中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

荷包是暧昧的水红色,看得人只有长叹一声罢了。另外,荷包上的确是系着一条绢子。

琏美人的出场次数太少了,遛一张

宝玉的荷包。

其实说起来书中对宝玉的荷包们长相如何并未做过多描述,但是电视剧考虑得就极周到,这位小爷的荷包形式各异,十分好看。

如下图,前面提过的滚蓝边正方形素色荷包,装香雪润津丹的。

祭奠金钏时的三角形描金红锦缎荷包,里面装了“两星沉速”。

清虚观打醮时的大红滚玄色边绣花荷包,装回了金麒麟。

下图是一套清代的小装饰物——用韦小宝的话说,精致到姥姥家了!

左边是钥匙包,中间是眼镜盒,右边是个荷包,因为是放在更大的包里或衣袋里用的,所以这个荷包的上缘没有搭盖,里面应该缀有暗扣以闭合。

禁不住看了看自己的钱包,顿时觉得没眼看,怕是给上夜的婆子人家也嫌弃吧……

香囊类

黛玉为宝玉做的香袋儿。

大观园题对额一节里宝玉奇才大展,深受众人夸赞,政老爷下赦放他自由,众小幺儿一哄上来把他身上佩带的荷包扇囊等物抢掠而空。黛玉听说便恼了,伸手就把正做的香袋给剪了,慌得那宝玉: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女孩子总是脸皮薄的,黛玉的眼神分明是知道错怪了却又抹不开面子张口,只能怯怯地看着宝哥哥,盼他能读懂自己眼中的歉意。

唉,宝玉啊宝玉,你可真是个呆子,平常你在姑娘身上就好,怎么这会儿反倒也使起性子来了?这不,两下里僵住了,又把妹妹惹哭了。

这个香袋儿一直被宝玉珍而重之地收藏着。黛玉逝后,宝玉对着旧物追忆,直叫人感叹物在人亡。

这是黛玉病中所做。相较而言,这个香囊的针脚颇为粗糙,样式也并不精美,颦儿已是有心无力。

不知它最终去了哪儿呢?

来看一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精巧香囊。

清代的人物香囊,巧夺天工。

再来看一件其他材质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累丝点翠香囊

再发两张眼镜盒和扇套的大图吧,都是清代的活计,图作者见LOGO

上讲解

@mgr25_哈尼:左右两个是缉线绣的博古纹饰。第二个是芙蓉吧,针法除了盘金就看不清楚了,用了明黄色绞编宽绦子,穿了碧玺(或者琉璃仿的)珠结,应该是宫中的用品。第三个是缉线绣的菊花纹饰。四个保存的都相当好,可以说是簇新了。

一定要右键复制图片网址查看原图啊~话说发的好多高清图片都被涯叔缩了,特别是刚盖楼的时候,前几页的图都缩好小

三个扇套,左一刺绣山水人物故事图(不清楚所述典故,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山水人物风景),绿宽绦子,碧玺(或仿)结子,中间是红缎地钉绫福寿万代纹的扇套,明黄绦,绘花瓷珠珠结,我记得故宫公布的活计中有类似的?右一是宝蓝缎地钉绫的玉堂富贵纹扇套,紫绦瓷珠结。

荷包,应该都是宫中用的,左为石青缎地平绣牡丹团寿纹荷包,珊瑚珠结,三蓝包梗线扎线;中间是黑缎地平金银的事事如意团寿纹荷包;右边是是黑缎地钉绫福寿万代纹荷包,抽绳款式,明黄宽绦子,珊瑚珠结,卍字戳纱扎线。这类荷包可能是文献所述“大荷包”一类,做工都很精细规整。


关于荷包和香囊的区别,想看科普的小伙伴可以读一下孟晖这篇文章:

  话说,元代作家乔吉曾经收到一只纱香囊,这只香囊是由一位叫做李楚仪的艺伎相赠,表示她对他别有深情。

  才子佳人之间私相授受,旁人怎么能知道?原来才子为了这件事特意咏成《水仙子》一曲,题明为“楚仪赠香囊,赋以报之”,其曲则云:“玉丝寒皱雪纱囊,金剪裁成冰笋凉,梅魂不许春摇荡。 和清愁一处装,芳心偷付檀郎。怀儿里放,枕袋里藏,梦绕龙香。”于是从此后天下爱八卦的人民就都知道,这位优质作家收到的香囊是以白色绉纱为材料,由李楚仪亲手制成,内里盛装了气息近似梅花的香料,让人觉得仿佛早春的一点碎片就此被捕捉并锁闭在小纱袋内。女方将这只满载着爱意与愁绪的香囊悄悄送给钟意之人,让他白天揣于怀内,夜晚置于枕袋里,日夜都被香气围绕。

应该设法做个普查,除了中国与朝鲜、日本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地方在历史上也利用香囊来香身?伊斯兰世界以及欧洲的人们习惯拿香水擦在身上,这一做法在传统中国却没有得到普及。至晚从汉代起,流行的做法就是佩戴香囊,这一风俗一直沿袭到清代。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佩香囊的做法像诸多传统生活方式一样,不知不觉便遭淘汰了。结果发生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在当今许多人的认知中,香囊居然与荷包相混淆,尤其是居然把“抽口荷包”当作香囊。

历史上的“香囊”一名下包涵了多种材质、多种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银、玉、翠等硬材制作的小盒,盒面镂空以散发香气;一类则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到了明清时也称为“香袋”。

织物做的香囊一般拴系在内衣上,是与一个人的身体最为亲近的小物件,往往由女性亲手精心绣、缝而成,所以,不奇怪的是,这种散香小袋常成为多情男女之间传达爱的载体。从出土与现存实物来看,从汉到宋,织物做的香囊为带有开口的小袋,可以多次更换其中的香料。但是,从元代开始,很多织物香囊在装入香料之后即将开口缝死,也就是说,香囊内的香料不能更换,变成了“一次性用品”。一旦囊内香料的香气散尽,这件织物香囊也就服役期满,就此弃置不用了。推测原因,大约因为织物香囊往往贴身佩戴,难免沾染汗与尘,又不方便洗涤,所以干脆用过一次之后就放弃。然而,如此的一次性香袋都是设计精心,造型表现寓意吉祥的主题,动用各种精湛的女红技艺,需花费做袋人极大的心血,件件均为上乘的工艺小品。这些精美巧丽的绣花香袋在香尽之后便被替换,实际上是时时翻新裙边带下的小饰品,倒也属于传统生活的一种无法复制的奢侈。

荷包则是盛装各种零碎物品的活口小包,与香囊属于两类截然不同的日常用物。中国的传统服装上一直不曾出现“衣袋”这个组件,于是,人们出于实际需要,会在腰带或衣带、裙带上垂挂一或多个活口小袋,在其中装盛随手会用到的物件。这种随身小袋在历代的叫法不同,样式也变化不已, “荷包”一词大致出现在元代,也是在这个时代,抽口荷包的样式开始流行。

所谓抽口荷包,就是于荷包接近开口的部位穿系一条绦带,通过拉扯绦带将荷包的开口收紧,反之则能令荷包的开口松开。绦带的多余部分还可作为挂绳,拴系到腰带或裙带上。这种形式既简便又灵活,不仅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变成荷包的主流形式,还传入日本、欧洲,于东洋、西洋的上流社会都大大的走俏。

荷包与香囊的功能不同,彼此无法代替对方的角色,当然也就决定了二者在形态上彼此相差很远。《红楼梦》中,黛玉误以为宝玉把她亲手做的荷包给了小厮,一怒之下铰坏了没做完的香袋,这个情节就很典型地反映出,传统生活中,这两种物品彼此绝不混淆。由于抽口荷包的实用性极强,所以得以一直传承下来。但是却造成很多人把荷包误当作昔日的香囊,这不仅委屈了香囊,更委屈了属于我们的历史。

或者也可以看汉服汇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http://app.aihanfu2013.com/weizhan/article/101186887/3913725572/202874//

各种材质的香囊




前面八过的那件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银香囊的超·级·大·图

刷屏利器啊!

最后出场的这个,哈哈,儿童不宜,有小朋友的不要让他们看啊。原文:

  (傻大姐)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若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内来顽耍。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

留个无奖竟答吧,这什锦春意香囊到底是谁的呢?

下面是鞋袜类。最有名的情节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也和司棋逃脱不了干系。且看原文:

  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道:“且住,这是什么?”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来看下图:大红双喜笺帖也有,同心如意也有,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也有。鞋就不用说了,如意下压着的那块绣着红桃蝙蝠的“白布”就是锦袜了。

说起来那个袜子上的兰色盘长纹实在有趣,我一个同事就皱着眉头下评语:这是中国联通啊……



入画包袱里查出的赃物。原文: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

这幅图里的袜子就不奇怪了,也有一对雕工不甚精致的玉牌,倒是那个金银锞子,估计很多朋友会纳闷,不知是什么东西?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银锭的一种,看下资料:

银锭通常分四种:第一种是大锭,就是“元宝”,重约50两,又叫“宝银”。宝银有多种形状,元朝以后基本定型,即我们印象中两头翘像小篮子一样的元宝形。铸成马蹄状的宝银叫“马蹄银”,敦煌公案里,斯坦因换王道士的经卷就是用的马蹄银。第二种是中锭,10两重,秤锤形居多,又称小元宝。第三种就是银锞子,一到五两不等,馒头形居多。第四种叫“福珠”,又叫“滴珠”或“粒银”,状似珠,重一两以下。梁山好汉常用“碎银子”买酒,“碎银子”即“福珠”。

图上的锞子做成了枕形,这么一大包怎么说也得有将近二百两,难怪脂砚斋评道“不想为查奸情,反获贼赃”——虽说后来查明的确是贾珍所赏,已可证明类似赃物在园子里已经多有所见。只是可怜入画遇见了个冷心冷面的主子,撵她走时半分软话没有,多年的主仆不如末路,那四姑娘惜春之孤介冷漠,冠绝大观园!


【道具篇之项圈簪钗镯镜】

讲完巾帕等物,今天来交代各种项圈簪钏之类——其实也属于“饰”的,却总觉得不能给它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示它们个人风采的地方(怎么有些像选秀?哈哈),所以干脆汇总来个新帖好啦。

项圈璎珞类

宝玉的宝玉。《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我一直觉得要比前者来得风雅,要解释为什么却总又说不出。或许,石头一物的坚硬与正直恰是书中主角宝玉和黛玉刚强天性的表现吧。“红楼梦”三字,到底纤巧也虚幻了许多。

先来看书里对它的描写: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再看剧中,这张是正面图,是黛玉初会宝玉时眼中所见。说句心里话,嵌玉的璎珞做工之美丽是没得说的,但是这个玉就……我小时候老怀疑它是块玻璃。

这是和项圈在一起的特写。

这一张是探宝钗时的特写镜头——松了一口气了吧,看来红楼剧组也和曹老先生一样,贮备了真假两块美玉,这块无论色泽还是质地,都比刚才那块要好得多了。

来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注云:一除邪祟 二疗冤疾 三知祸福

宝钗的金锁。有玉如何能没有金?下面出场的是宝姐姐的金锁了:

  (宝钗)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璎珞正面式
  音注云:不离不弃。

  璎珞反面式
  音注云:芳龄永继。


 合前读之,岂非一对?所以莺儿才笑了。

凤姐的项圈。原文的描写是“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总觉得这枚璎珞的分量不太足。凭凤丫头的个性手段,怎么说也得打个更大更精彩些的呀,不足一斤也不可少于八两……

贾府三艳的金项圈,这才是货真价实的精品。造型师们精心打造,三个项圈明光灿烂,三枚金锁贵气十足,三个姐妹人比花娇,我等俗人实在三生有幸。


湘云的金麒麟。

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寓意尤为吉祥。湘云所在的史家虽然较其他几大家族而言势力稍微,然刘姥姥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打不起金锁,金麒麟还是可以的。看下原著: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插一句——看到这里要来个小小总结,注意到了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姑娘们都有这些沉甸甸的玩意儿,只有我们的林妹妹……

卫若兰的金麒麟。

原文如下:

  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原文中湘云见到那另一只麒麟时的文字实在是充满了悲剧性。只是一句短短的“伸手擎在掌上”——何等爱惜不舍?是对自己好不容易厮配得“才貌仙郎”而深感幸运吗?

“只是默默不语”——哪里是在写湘云?颦儿之悲尚须眼泪来昭示,湘云的沉默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挣脱的宿命感。

北静王的鹡鸰香念珠。好啦,最大的麻烦来啦。

热心肠的宝玉,用红绿牵巾撮合了袭人与琪官,用金麒麟撮合了史湘云和卫若兰,又影影绰绰地联系了小红与贾芸(贾芸若不是来拜访他,见到小红的可能性很小),简直堪称大观园中第一红娘!

所以,有一些声音就响起来了,说:黛玉最后是嫁给了北静王了!为什么?因为宝玉把北静王送给他的香念珠转送给了黛玉啊!

我们先来看水溶赠珠的情节: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再来看转赠的情节: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

个人观点:这两段文字乃是纯为黛玉而做,写其清洁不俗、傲岸孤逸之笔,并非是宝玉为二人“做媒”。依据如下:

1、珠子的最终命运是被黛玉“掷而不取”,并且狠狠地斥之为“什么臭男人”。若是它也和汗巾手绢金麒麟一样,成了联系人物姻缘的线索,黛玉没有理由拒绝。并且从现行文本来看,这串可怜的珠子到贾府抄家以至宝玉悬崖撒手也没有再出现第二次,脂批里也没有任何批语提及它可能和黛玉的姻缘有关的文字,此其一。

2、汗巾子、金麒麟、手绢等物都是双方互赠的,有来有往,才促成了日后的好事。通观全书,难道黛玉有什么东西曾经宝玉之手转赠于水溶吗?身体孱弱的林妹妹,大半年才做好的香袋只给了一个人。此其二。

3、注意水溶赠珠时的措辞“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和宝玉转赠时的做法“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一个的说法是“亲赠”,一个的做法是“珍重”,可见这两个男子对香念珠的态度都极恭谨看重。水溶出身皇亲,御赐之物关系前程,可以理解;宝玉的“珍重”,原因就复杂一点了:

一则他与水溶的确投缘,两人无论个性品格都有较多的相通点,甚至可说是知音了。古时以鹡鸰鸟喻兄弟,亦作“脊令”。宝玉对兄弟般的好友的赠送自然要极为看重;

二则“念珠”二字值得斟酌。众所周知,念珠乃是佛门之物,宝玉的最后结局是出家为僧,这二者之间不可不说是有一些丝丝缕缕的关系的,毕竟这串珠子最后还是宝玉自己放着了,又怎么知道宝玉对它的看重不是对出家之念的一种潜意识中的向往呢?而且他还曾那么多次地对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这回倒是没有说,却付诸于实际行动了:看,念珠代表我的心,我连它都准备好了。

——所以,两个男子各有看重,一个是对君主朝纲的期重,一个是对知音知己的表白。

然后,最精彩的黛玉摔珠的情节就来了——摔得真妙啊!这一摔,第一摔出了对世俗功利的蔑视:凭你是王爷皇亲地位尊贵,在我林颦颦眼中这些东西形同粪土一文不值,即使是那等在朝野之上的贵胄,也不过“臭男人”三个字罢了!

别忘了后文中宝姐姐曾经把元妃赐给的红麝串在“一时容易褪不下来”的情况下依旧随身佩带——她可是个“从不爱那些花儿啊粉的”千金小姐啊,曹雪芹真是厉害!同样是珠串,这一摔一拢,到底他心里偏谁爱谁,何须多言?

这一摔,第二摔出了对宝玉爱的证言。这个很有趣,我们可以用换位思考来解决:假如黛玉收下了这串珠子,像宝钗一样高高兴兴地戴着,宝玉看在眼中会开心吗?肯定不会!这样的林妹妹跟宝姐姐还有什么区别呢?

整部书中宝玉一直在用他过于“博爱”的心让林妹妹担惊受怕、吃醋拈酸,虽然事后均能烟消雾散归于平静,那平静却是以黛玉的劳心伤神为代价换来的;反观一下,林妹妹曾经让宝玉吃过类似的哪怕是一点点的飞醋吗?从来没有!为什么?因为除了宝玉,黛玉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人任何机会进驻她的内心世界,哪怕只是一串香念珠!她这义无返顾不假思索的一摔,不也是用实际行动在向宝玉传达她内心的信念之坚定吗?那寓意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你,谁的东西(包括心)我都不要!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一摔而叫好呢?我们更可以想象被当面抢白的宝玉当时会是多么的悔之不迭咬牙跳脚再三自责连连告饶……偏偏曹雪芹一句“宝玉只得收回”就告收场。这种国画留白的大写意写法,真是叫人浮想联翩,拍案叫绝,借一句脂砚斋的话:好看煞!

来看两串清代的带珠翠碧玺十八子手串。

上:珠径1.3cm,翠结珠两个,佛头塔系丝线,连金累丝点翠结牌,嵌上等东珠一颗。系果实形翠坠角两个,有小珠三颗、米珠七组。

下:珠径1.3cm,黄碧玺珠串成,以珊瑚环相隔,有翠结珠两个。佛头塔系丝线,连珍珠五颗及珍珠、珊瑚米珠七组,系粉色碧玺坠角两个。

当时流行把手串戴在衣襟上。穿对襟衣时,挂在第二颗纽扣上;穿大褂衣时,则挂在腋上方的襟钮上,也可挽在手腕或握于手中。

比如这幅乾隆时的香妃画像,右大襟第二扣上就挂了一串有珍珠翡翠坠角的黄玛瑙手串。






宝姐姐的红麝串。这是着力刻画宝钗之美的精彩片段,原文如下: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

这红麝串是宫中赐出的礼物,明确指出送给宝玉、宝钗每人一串。哎,可怜元春那一片良苦用心,身处于宫墙内院之中的寂寞与艰辛,使这个原本也是诗情画意的女子作出了这等现实而无奈的选择。贾府需要元妃的庇护,元妃难道不需要家族的支持?当内闱争斗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家族势力的帮扶就会成为决胜的关键。黛玉与宝钗,哪一个更利于家族和自己的前途命运,答案不言而喻。

这串红麝香珠做得实在漂亮,宝姐姐的膀子也美不可言。电视镜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们对宝钗的恶意,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却是这份美丽之后那叫人难言的辛酸——为黛玉。

“红麝香串”隐“红香”二字,竹苑之中的黛玉隐“绿玉”二字。可惜可惜,宝玉的生命里,欲要“红香绿玉”并存,只怕是个虚幻难及的梦想了。


平儿的虾须镯。这是作者下重笔写的一对镯子,由它串起了芦雪庵联句、撵坠儿等一系列连环风波。那么到底它的尊容如何?先来看原著中的描写:

  (1)所以我回二奶奶,只说:‘我往大奶奶那里去的,谁知镯子褪了口,丢在草根底下,雪深了没看见。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2)平儿道:“究竟这镯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说的,这叫做‘虾须镯’,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了,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不好,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借平姐姐的描述,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和它有关的线索:

第一,质地应该是黄金——“黄澄澄的”;

第二,镯身应不是平面造型,而是类似民间常见的绞丝麻花样式。“虾须”能有多粗?若只一两股又如何成镯?

第三,镯子应该不是封闭的圆环,而是有缺口的——“镯子褪了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特征,镯上应镶有一颗明珠,而且这颗珠子的价格估计要远在黄金之上——“倒是这颗珠子还罢了”。

平儿顾及宝玉的脸面,一直在对镯子轻描淡写。但是我们却知道了,在它丢失以后凤姐亲自安排了一系列人手去找,而且“原是二奶奶说的”这几个字也极其闪烁地告诉我们:它似乎原是凤姐的东西,很可能是戴得厌烦便赏给了平姑娘。

综上可知,虾须镯的造型之美、价值之高,绝对不逊色于一般姑娘奶奶所佩带的首饰。

下面来看它的剧中样貌:

估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有点小小的失望吧。这对镯子的确满足了虾须镯的少数特点——黄澄澄的并且是非封闭状;但是,它的镯身虽然雕了很多花纹,却过粗,没有体现任何“虾须”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珠子哪里去了?那才是虾须镯的精华啊!

为了让自己也让大家看到美丽的虾须镯,我找了好多图片,试图确定虾须镯的模样。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中国的首饰文化还真不是盖的……

这是出土的明代白玉绞丝镯。那么硬的玉硬是雕出镂空的麻花样子来!厉害的匠人!

只是上面那只镯子虽应了“虾须”二字,其他特点并没有。淘汰!

这个更古老一些,元末双龙抢珠连环羊脂白玉镯——有珠子了,造型也是美得不得了,可惜这个“须”还是粗得厉害啊。并且它和上面那个镯子犯了同样的毛病:没有调整大小便于佩带脱卸的缺口。无法做到“褪了口”也惟有忍痛了。

这个镯子的出现叫我眼前一亮——虾须,开口,而且有珠子!除了不黄澄澄之外几乎占全了全部特点,唯一的不足是样式也太普通了些……
 最后向大家隆重介绍目前为止出现的最佳选手——白银绞丝麻花双龙抢珠镯,中间挂珠子的钩子是可以负责调整戴卸的。换句话说,这大概就是虾须镯的白银版造型了。

 剧中出现的另一对小手钏倒是与虾须镯有三分相似,只是秀气许多。看下图,大伙不妨猜下这对可爱的小手钏到底是谁的呢?


头饰类

堆纱宫花,出自著名章节《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作者借一枝生花妙笔大展奇才,让我们跟着周瑞家的走过大半个荣国府,十二钗依次登场,各放异彩,绝无雷同,同时更引出香菱、平儿、金钏等副册又副册名钗;大笔渲染,精心勾勒,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最好看的电影长镜头也不过如此了!

而这一番路途,靠得正是那十二枝堆纱花儿。原文: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这是装花的盒子,正黄色,说明来自宫中。薛家是皇商,有此物并不希奇,如意纹的盒盖设计别致好看。外包装不错。

再看里面的花,啊又是小小的失望一下——强烈要求新版红楼梦无论如何要做十二朵更漂亮的花儿来(包装盒可以不用换了)!


这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李纨给老太太等人送去的各色菊花。原文如下:

  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 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

剧中改碧月为琥珀——琥珀梳这个抓鬏髻很好看,有三分像紫鹃。再看那盘子,标准的荷叶式,里面的确是各色菊花,可见时令是入秋。

这是盘与花的近景,荷叶边的轮廓看得很清了,各色菊花估计真假混杂,喜的是做工精巧许多。于是“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

再来看这盘子花的去处:

  (贾母)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

 秦氏遗簪。

昨天写了秦可卿之死中的一个情节“更衣”,下面要看到的,可能是更重要的另一个情节了。对,就是“遗簪”。

首先声明,因为这个话题所牵涉到的可卿之死绝非三言两语可以交代得清楚,拟择日另辟专题再写。可以透漏的一点是,个人觉得曹雪芹塑造秦可卿原型,也许并非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位居十二钗之列,有持家之才,有预示家族远景的能力等。作者的态度,更多的应该是批判。

今天咱们只看这个簪子就好了。做工很不错,晶莹剔透,优美温润,可与黛玉的白簪、宝钗的金簪、探春的红簪并称为“红楼梦四大美簪”了(开个玩笑)。

这场戏给我的最大印象——饰演贾珍的演员李志新可真厉害,他把那个贪淫无度、猥琐荒靡的演得那叫一个像!


琏二爷的私房。

乃是琏二爷偷娶了尤二姐后交于其收管的一套梯己。原文如下:

  贾琏一月出五两银子做天天的供给。若不来时,他母女三人一处吃饭;若贾琏来了,他夫妻二人一处吃,他母女便回房自吃。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

这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考考大家,二姐现在拿的这只小金凤钗都有谁戴过呢?


文具匣镜类

提到文具镜匣,不得不赞一下古人之用心。小小一个镜匣,其实竟是种古老而优雅的装置,集化妆镜、首饰盒、化妆品包、化装用具箱于一身,有的还可以上锁,那就是个小保险柜了。且大多造型优美,不占地方,更可以随时携带——是红楼众多好玩意中我最想要的东西!真是没有道理,为什么现在的女孩子把它给淘汰了呢?哭一个。

红楼中最有名的文具镜匣戏:宝玉为麝月篦头。

  宝玉笑道:“咱两个作什么呢?怪没意思的,也罢了,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麝月听了便道:“就是这样。”说着,将文具镜匣搬来,卸去钗钏,打开头发,宝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这个算古朴的,还有更漂亮的。

正是大帅哥柳湘莲客串演出时用的这一个!大家不妨比较一下,大致形状虽一样,这一个的后面另镶有好看的描金彩绘图案。这位二郎毕竟是世家子弟出身,个人用具的确讲究的说。

下面看一下正宗的古文物镜奁。这一个是清初的文物,花梨木镶螺钿七彩镜匣。造型端庄,富丽典雅。匣上有锁,安全实用。

这个更厉害,是慈禧太后的爱物,象牙镂空花卉镜匣。雕工巧妙绝伦,设计独到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是我最爱,只是不是古物,是现代的仿制品,很明显的结合了古典的雅致与现代的简洁,赞!


黛玉的小靶镜。

靶镜者,手镜也,以其形状小巧且镜下多有手柄而得名,携带方便,还可以辅助大镜子查看妆容发型的不足等,《红楼梦》中也有一些情节曾经提及:

  (1)麝月答应了,去了半日,果拿了半节来。便去找了一块红缎子角儿,铰了两块指顶大的圆式,将那药烤和了,用簪挺摊上。晴雯自拿着一面靶镜,贴在两太阳上。麝月笑道:“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二奶奶贴惯了,倒不大显。”

  (2)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个小丫鬟捧了沐盆、巾帕、靶镜等物来。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沐盆;那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之饰。

我们的图片展示的是剧中黛玉的一把小靶镜,芭蕉扇面造型,紫金镶珐琅山水文饰,小巧玲珑,好看精致。原文中并没有这一节,但是这个晨妆造型却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旧时小姐千金们的生活细节到何等一丝不苟的程度。另,黛玉面前的大梳妆镜做得也十分好看。


贾瑞的风月宝鉴。

是一个稍大些的手镜,书中的介绍是:

  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剧中做成了单面镜,至于镜中景象就无须细表了。当年看过这一节,吓得不敢照镜子……


也找了几个旧时的手镜,古色古香,与大家共享。

这个是清代的文物,黄铜点翠牵牛花手镜,形如满月,优美华贵。

这是一只近代的景泰蓝圆形手镜,有点遗憾没有找到背面图,不过镜子的绞丝卷边文饰已经很漂亮了。

两只乾隆时期的手镜。

清乾隆银鎏金嵌象牙手镜


银鎏金嵌象牙鹭莲纹手镜


胭脂水粉类

说起来宝玉乃是此中高手,调配胭脂膏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做起来更是不慌不忙。最精彩的情节当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一节里的交代了。来看原文:

  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不然倒象是和凤姐姐赌气了似的。况且又是他的好日子,而且老太太又打发了人来安慰你。”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递与平儿。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倒如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梳妆情节也不过如此了!世间竟有这等奇男子,将紫茉莉碾而为粉,蒸花露而和胭脂,更能达到润肤与美颜兼顾,连不少见大世面的平儿(江南王家也是皇商名流,她是凤姐的跟班,自小深受器重)也深为称赞。宝玉啊宝玉,你可真是生错了时候,若是能够活在当下,只怕安娜苏、艾杜纱、CD之流全要退避三舍了,天下彩妆界教主,舍我绛洞花王其谁?

而87版留给我的又一个遗憾就是,平儿理妆这样精彩的好戏竟然也删去了!大概是觉得宝玉向姑娘们献殷勤的例子多不胜数,不在此一节。也可能是那“宣窑瓷盒”,“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的花粉及“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倒膏子一样”的胭脂实在是难煞人也,竟至于无从下手,也未可知。

不管怎样,我们没有看到平儿的新妆,倒是电视剧在探春远嫁的时候交代了一场调制胭脂膏子的戏,特截图如下。这个调制的办法还真是中国民间的古法,周汝昌先生考证了来,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采集各色新鲜花瓣,按需要加以清洗,晾干,准备好小石臼,也洗净备用。

2、将花瓣陆续加入石臼中,以小石杵轻捣至汁液渗出,再倒入细纱布里拧出精华的花汁,根据需要加入少许香料、羊毛脂、蜂蜜、甘油等具有润肤功效的原料。

3、将上好丝绵剪成圆形小片,层层铺于胭脂盒中,再将沥好的花汁倒入,务必使之深入浸透,静晾两到三天即可使用,用时只须揭起棉膏一张,按需要搽于颊、唇等处即可。故此原文中才说“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可见最早的胭脂恰恰是成张的,而且是唇膏与腮红通用。

有意的姐姐妹妹们不妨一试。纯手工DIY,安全无刺激,用料天然,效果持久,秉承中华传统彩妆之理念,推陈出新……

下面也让大家看一下漂亮的古代胭脂盒们吧:

这是唐代青玉凤鸟纹胭脂盒,玉质油润丰满,光泽酥滑,好生美丽。

这是珐琅瓜形胭脂盒,慈禧的爱物之一,绝对是同类事物中的精品。盒圆形,由盖身两部分组成,并锤錾出等距的凹线条纹,使盒体呈现出丰满的瓜瓣形。盖顶部饰瓜蒂、瓜叶形盖钮,与盒之造型相呼应。盒体为银镀金质,局部施以透明珐琅彩,主要颜色为水粉、水绿,又以蓝、藕荷、红等色加以点缀,绘制竹、兰等图案。粉盒造型别致,花纹布局疏朗,色彩淡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不失原貌,反映出清晚期手工艺品精湛的制作水平。

这是乾隆时期的和田羊脂玉胭脂盒——羊脂美玉,细腻洁白,名满天下。这个胭脂盒子本身倒没什么,难得的是里面的胭脂膏子竟然还在!昨天老公问我还能不能用?我顿时想起《神雕侠侣》中杨龙二人成亲之时的情形来。首先是杨过发现了些胭脂水粉:

  “杨过把一件件衣衫从箱中取出,衣衫之下是一只珠钿镶嵌的梳妆盒子,一只翡翠雕的首饰盒子,梳妆盒中的胭脂水粉早干了,香油还剩着半瓶。”

这本是林朝英为自己预备的嫁妆,至此至少已经有百年以上历史了。再看小龙女的做法:

  “小龙女拿起胭脂,调了些蜜水,对着镜子,着意打扮起来。她一生之中,这是第一次调脂抹粉,她脸色本白,实不须再搽水粉,只是重伤后全无血色,双颊上淡淡搽了一层胭脂,果然大增娇艳。”

由此可见,在密闭的类似古墓的地区,这些东西的保质期估计很长的说。爱美的姑娘们大胆试一下吧,新疆不是出过香妃那样的美人吗?为了美丽,正须勇往直前!


洗发护发类

最著名的洗护产品应该是袭人姐姐为芳官准备的那一系列了。原文:

  袭人道:“我要照看他那里不照看了,又要他那几个钱才照看他?没的讨人骂去了。”说着,便起身至那屋里取了一瓶花露油并些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叫一个婆子来送给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不要吵闹了。

仔细看袭人手中,拿的不正是些“花露油并些鸡卵、香皂、头绳之类”吗?一丝不错啊。青润的芭蕉叶下,一个如此可人的姐姐这么毫无私心地关怀着小丫头子,怎么由得宝玉不打心眼里感叹:能同生共死者,不过袭人黛玉两个罢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