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碧纱橱】
碧纱橱是清代南方建筑内屋中的隔断,室内分隔的构件之一,类似落地长窗。而落地长窗通常多安装在建筑外檐,“碧纱橱”主要装修在内屋,也有叫隔扇门、格门。通常用于进深方向柱间,起分隔空间的作用。
碧纱橱主要由槛框(包括抱框、上、中、下槛)、隔扇、横破等部分组成,每副碧纱橱由四至十二扇隔扇组成。除两扇能开启外,其余均为固定扇。在开启的两扇隔扇外侧安帘架,上安帘子钩,可挂门帘。碧纱橱隔扇的裙板、绦环上做各种精细的雕刻,通常是两面夹纱的做法,上面绘制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绘画或题写诗词歌赋,装饰性极强。下面是一张平面构造图:
那为什么叫“碧纱”呢?原来当时的富贵人家常在格心上糊青、白二色绢纱,绢纱上画画、题词,所以叫“碧纱橱”,或称“纱隔”。红楼梦里的相关文字有:
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遗憾的是我找来找去,只找到这样一张简单的图片,黛玉身后就是隔断她和宝玉的碧纱橱——其实仍是在一间房子里的,所以后来宝玉说“一床睡觉”,一直是住到差不多湘云出场,就是第三年的初春,二人才正式分开——贾母用心良苦。
“碧纱橱”还有个特别的用处。中国旧俗,女眷不能在生人前露面,“碧纱橱”将大厅隔成南北,北部专为女眷所设,透过纱隔可以望见南部景观和主客的活动,堪称绝妙。如第四十二回有文: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王太医便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
如今这类建筑内装修已经十分少见,但在苏州古典园林中还可以看到。最精美的莫过于留园“五峰仙馆”内的纱隔,上部为大幅花鸟画,以真丝所织丝绢为底,色泽鲜艳,俏丽夺目。这个馆是园主宴饮会客所用。
和碧纱橱有一样作用的古代室内装饰性隔断还有罩和博古架、板壁门洞等,和碧纱橱的作用是一样的,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
1、圆光罩。
2、门洞罩。
电视剧中的类似隔断:平儿身后是圆光罩。
这个镜头远处是圆光罩,王夫人则是坐在门洞罩下。
3、博古架。
这个圆形的很像《英雄》里那一场无名和章子怡在书亭打斗的戏的感觉。
《红楼梦》里以博古架作为主要装饰的地方最有有名的要数怡红院了,十六回有相关描写:
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道:“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找了几张图,是刘姥姥醉卧的镜头,可以看出博古架装饰与实用性都极强的特征。
说完碧纱橱,顺便来看看贾母居处的房屋格局。
下面摘抄文字来自《移步红楼》的作者之一黄云皓,图也是他自己画的。
有些图缩小了看不清,自行动手查看原图吧~
《红楼梦》主要描述到的厅堂有两个,一个是荣国府的正堂荣禧堂,另一个就是小说人物活动的中心场所——贾母院上房正堂,一说此堂名“荣庆堂”。
对于“荣禧堂”,书中有详细传神的描述。第三回写道:
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从这段细腻传神的厅堂室内陈设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时代还属于清朝前期。两溜十六张交椅虽然已是固定性的陈设,但还没有配套的茶几夹在两张椅子当中。象晚清小说作者所描写的八张椅子四个茶几,是乾隆以后的一种新形式的家具,是清代典型陈设格式中之一种。
书中这段对于荣国府正堂室内陈设的描述,主要是反映出荣国府钟鼎之族显赫的社会地位。其厅堂中的条案上所设完全不同于一般人家花瓶和镜子的“平静”寓意,而是设了一米左右高的青铜古鼎,两边分别是金蜼彝、玻璃海,上悬墨龙大画。鼎、彝、海都是古礼器,是祭祀的用具,而“海”又是用玻璃(即琉璃)制成,在清前期是十分罕见,弥足珍贵的。从这一系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荣国府正厅室内完全不同于一般民宅的尊贵、气派、荣耀。
而对于另一厅堂——贾母院的上房正堂,书中采用的手法则完全不同于荣禧堂的集中描写,而是散落在了各个章节。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散落的文字集中起来加以分析:
第三回略写贾母院上房正堂内景:“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第三十二回:“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
第三十九回又借刘姥姥的眼睛表现正堂内景:“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
第四十二回又借王太医之眼看房内陈设:“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这里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儿、宝钗姊妹等见大夫出去,方从橱后出来。”
这些文字描述虽然零碎,但并不混乱,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所以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它们勾画出贾母正房的室内布局。
综合分析可知:这是“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第三回)。这五间上房的室内布局是很典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上房的室内布局。
正中一间是明间,其左右是次间、稍间。明间一般做为客厅,次间、稍间则是主要的休息场所。通过对于书中描述的分析,可知西稍间有“套间暖阁儿”,是贾母的卧室;而东稍间则是用“碧纱橱”与西侧的房间隔断。碧纱橱内有床,原来是贾宝玉的卧室,后来是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的卧房;碧纱橱外也有床,是贾宝玉从碧纱橱中移出来后的临时卧室。
而这五间上房还有后房门,与后院相通。出后房门到后院,再从后院的东西穿堂穿过,就到了一条“南北宽夹道”,通过这条夹道就可到凤姐院和王夫人院的后院。
明间中的最主要的陈设就是在堂屋的正中设一张“罗汉床”,即书中屡屡提到的“榻”。例如除了前面所引提到之外,第七十一回还写道:“只便衣常妆出来,堂上受礼。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自己歪在榻上。榻之前后左右,皆是一色的小矮凳,宝钗、宝琴、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姊妹等围绕……便命他两个也过来榻前同坐。宝玉却在榻上脚下与贾母捶腿。首席便是薛姨妈,下边两溜皆顺着房头辈数下去。帘外两廊都是族中男客,也依次而坐。先是那女客一起一起行礼,后方是男客行礼。贾母歪在榻上。”
第七十五回:“尤氏等遂辞了李纨,往贾母这边来。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
可以看出这“榻”在贾母正房中的中心地位。“榻”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自身的装饰。因此从这一布局可以看出贾母院上房正堂不同于荣禧堂气派威严的风格,而是呈现出休闲舒适的一面。这种格局与苏州狮子林中燕誉堂的“女厅”中的格局是一致的。
书中除了上述的两个厅堂的重点描述之外,还有一处第宅过厅(也就是书中称之“穿堂”)的简略描述。这一穿堂位于贾母院的前院。第三回写道:“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此穿堂中的陈设是在穿堂当中设一架屏风。如果是一扇的就不叫屏风,而是称之为大插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说中所写的穿堂的面阔不太大,所以只用一座大插屏遮挡视线就行了。
通过上面对于《红楼梦》中两个正堂和一个穿堂室内陈设布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厅堂是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的,所以室内陈设相对固定,家庭祭祀、社会喜庆、亲朋往来、长幼教諭、日常三餐等活动都在厅堂中举行。因为厅堂一般属于正房,高度均高于侧房,开间较大,门窗也较大,也显开敞,增加了采光。
而从厅堂的陈设布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厅堂所体现的社会性、公共性原则,即端正、平稳的气氛,表现恒定、规范的等级。在室内陈设上尤为突出对称、居中的构成,这是一种审美的需求,又是一种做人的道德追求,是儒学中庸原则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体现。在男权一统天下的中国封建社会,厅堂更显理性、冷静、中正,缺少柔情浪漫的气息。
贾母日常就餐室内陈设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大观园螃蟹宴筵席陈设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凤姐便奉与贾母。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了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着洗手。史湘云陪着吃了一个,就下座来让人,又出至外头,令人盛两盘子与赵姨娘周姨娘送去。又见凤姐走来道:“你不惯张罗,你吃你的去。我先替你张罗,等散了我再吃。”湘云不肯,又令人在那边廊上摆了两桌,让鸳鸯、琥珀、彩霞、彩云、平儿去坐。
大观园缀锦阁游宴筵席陈设
大观园中秋祭月筵席陈设
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首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首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只坐了半壁,下面还有半壁余空。贾母笑道:“常日倒还不觉人少,今日看来,还是咱们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庚辰夹批:未饮先感人丁,总是将散之兆。】想当年过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个,何等热闹。今日就这样,太少了。待要再叫几个来,他们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应景,不好来的。如今叫女孩们来坐那边罢。”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齐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
哎呀,少了一段:
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散去不提。且说贾母这里命将围屏撤去,两席并而为一。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贾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入坐,团团围绕。贾母看时,宝钗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们家去圆月去了,且李纨凤姐二人又病着,少了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
荣国府元宵夜宴筵席陈设
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不入在请客各色陈设之内,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时赏玩。又有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上面两席是李婶薛姨妈二位。贾母于东边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贾母歪在榻上……因又命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捶腿。榻下并不摆席面,只有一张高几,却设着璎珞花瓶香炉等物。外另设一精致小高桌,设着酒杯匙箸,将自己这一席设于榻旁,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着。每一馔一果来,先捧与贾母看了,喜则留在小桌上尝一尝,仍撤了放在他四人席上,只算他四人是跟着贾母坐。故下面方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便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西边一路便是宝钗、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姊妹等。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彩穗各种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廊上几席,便是贾珍、贾琏、贾环、贾琮、贾蓉、贾芹、贾芸、贾菱、贾菖等。
在《红楼梦》中,土炕出现得不多,而书中大量出现的称之为“炕”的东西,是另一种形式的“炕”,这就是木炕。
这种炕是砖炕和架子床的结合体,既有炕的面积和空间,又有床的风格。例如乾清宫东暖阁楼下抑斋落地罩内的楠木包镶床,这种床所谓楠木包镶,是指炕帮而言。炕帮内是杉木长方形的床。几张杉木床连接成一个整体平面。清代宫廷造办处木作活计档称之为拼床。有三张杉木床拼接,也有五张杉木床拼接,而床面上只有一份铺设。在《红楼梦》这部书中常提到的“炕”,实际上就是指这种“拼床”。拼床只要求坚固平稳,没有任何装饰。它的平面上铺满毡毯,炕帮可以是楠木,也可以是紫檀木或者是其他高级木材做的。这种床前常有落地罩,落地罩是从架子床的门罩演变过来的。因为落地罩的高度是上与室内顶棚连接起来,所以落地罩上面还连接着横楣,这种固定性的床又叫“木炕”。
我们知道,在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所形成的“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在中国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远波日本朝鲜,但这种习俗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变。这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家具的型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西域胡床的传入,使得高足而居的家具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垂足而坐已成为普遍习俗。但是到清代,虽然人们的生活习惯已经从席地而坐彻底改变为垂足而坐,矮型家具被淘汰,代之而起的高型家具广泛流行,但是“席地而坐”的古风并没有完全消失,它部分地存在了下来,这就是《红楼梦》书中所描述到的炕居文化。
乾清宫东暖阁的图没找到,上个苍穹之昴的吧
红楼梦中对于炕的详细描述有三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炕”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处对于炕上陈设的详细描述出现在书中第三回: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甲戌侧批:黛玉由正室一段而来,是为拜见政老耳,故进东房。】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甲戌侧批:若见王夫人,直写引至东廊小正室内矣。】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甲戌侧批(戚序、蒙府夹批):此不过略叙荣府家常之礼数,特使黛玉一识阶级座次耳,余则繁。】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居室中的所有陈设是以一个临窗而设的炕为中心展开的,这个炕在居室中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是主人的座处。铺设华丽而考究,主人于炕上面向室内盘腿而坐,而客人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所以说这间耳房的室内陈设好比一个会客室,是摆样子的,是用于礼仪接待的。
荣国府荣禧堂正室东边三间耳房室内陈设
第五十三回还有一个类似的室内布局,这就是除夕夜尤氏接待贾母的上房:
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两边又铺皮褥,让贾母一辈的两三个妯娌坐了。这边横头排插之后小炕上,也铺了皮褥,让邢夫人等坐了。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让宝琴等姊妹坐了。
下面来看第二处,这个炕是日常起居用的炕。这段描述同样见第三回,紧接着前面对于第一个炕的描述。书中写道:
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此外第二十三回又提到:“可巧贾政在王夫人房中商议事情……宝玉只得挨进门去。原来贾政和王夫人都在里间呢。赵姨娘打起帘子,宝玉躬身进去。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炕的另一个用途,它不同于第一个炕的会客时座椅的功能,而是日常生活中盘座于炕上看书、休息、睡觉等日常活动之用。常靠墙设靠背,炕中设炕几,白天夫妻对坐,看书聊天,品茶,舒适悠闲,夜晚则撤去靠背炕几,铺上被褥,则可就寝休息,所以布置得就相对朴素和大方。
第六十三回也提到了炕的这种功能:“不用围桌,咱们把那张花梨圆炕桌子放在炕上坐,又宽绰,又便宜……大家果然抬来。麝月和四儿那边去搬果子,用两个大茶盘做四五次方搬运了来。两个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筛酒……大家方团圆坐定。小燕四儿因炕沿坐不下,便端了两张椅子,近炕放下……炕上又并了一张桌子,方坐开了……袭人等都端了椅子在炕沿下一陪。黛玉却离桌远远的靠着靠背。”
这个炕就成了红楼群芳开夜宴的大餐桌和座椅了。
第三处见第六回关于凤姐房中的炕的描述: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这段描述突出了凤姐房中炕上陈设的豪华和鲜明醒目。而通过前面的描述还可以看出此处的炕又是用餐之所。
综合前面三段的引文分析,我们对于炕居文化可以了解到以下三点,即炕上的铺陈,炕上的摆设,炕上的起居方式。
首先先来谈谈炕上的铺陈,先是在炕床上铺设毡毯,然后是设条褥、坐褥、靠背引枕。其中靠背是一种四方的很大的靠垫,类似现代沙发上的靠垫;引枕是个正四方体,区别于一般睡觉的枕头。这就是主要的炕上的铺陈。
再说一下炕上的陈设。炕上摆设最普通的是炕桌,即高约一尺,宽约尺五,长约三尺的长方形的矮桌,再有炕柜,是高约二尺的长柜,贴墙放在炕的一头。炕几比炕桌小,易于搬来搬去。此外还有炕屏,是一种炕上放的小屏风,样式有四扇或六扇。总之炕上的家具陈设,都是比较矮小的。举一个普遍的摆法:一条“顺山炕”,靠墙那面,摆个炕柜。炕中间,摆个炕桌。炕桌的两面,分设坐褥,是人的坐卧之处。
最后再来说一说炕上的起居文化。在炕上一般人都是盘腿而坐的,一如中国古代早期的生活方式;而炕又是人们会客、吃饭、看书、休息的中心场所。由此可见,在《红楼梦》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的炕居方式,正是中国传统“席地而居”古风的遗存。
储秀宫西次间北沿的炕。炕上正中陈设有红漆嵌螺钿寿字炕桌,两边陈设有百宝嵌炕柜,炕下放有紫檀嵌螺钿脚踏。
(同道堂南窗的前沿炕,有黄花梨炕桌及楠木多宝格等陈设)
室内保温采暖的巧妙设计
《红楼梦》一书除了记述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空间的布局和陈设之外,书中还多处涉及到了中国古典建筑室内保温采暖的设计。从书中对于当时建筑室内保温采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见其一斑。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的聪明与才智。那么对于书中建筑室内保温采暖的描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室内保温设计——暖阁;
二是建筑室内采暖设计——地炕;
三是室内局部采暖用具——熏笼、手炉等。
我们先来谈谈“暖阁”,辞典解释是指为防寒而从大屋中分隔出来的小居,这只是对于“暖阁”的一个比较粗略的解释。实际上如果细分,“暖阁”还有好几种类型,而这几种类型在《红楼梦》一书中均有反映。
第一种“暖阁”是指在大的明间正中为保温采暖而设的用木围护结构分隔出来的小间,这种暖阁的现存实例有平遥县衙大堂中的暖阁。大堂中的暖阁的情况是这样的:屏前高出地面约一尺的地方称作“台”,台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作“官阁”,是知县审案时所在的地方,由于官阁四面通风,冬天断案时,通常在台上的案下放一火炉,以供知县取暖,所以官阁又称为“暖阁”。案上通常置文房四宝、令签筒、惊堂木等升堂用品,案旁有一木架,上置官印及委任状。官阁顶蓬上绘有三十六仙鹤朝日图,象征皇权一统,四海归一。这种“暖阁”就是《红楼梦》中所写的宁国府正院中轴线上的大厅内的暖阁。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
文中写贾母到宁国府的暖阁下轿,就是指贾母的轿子一直抬到宁国府的大厅内,在大厅内的“暖阁”前才下轿,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风保暖。后面写贾母又回到荣国府,不在“暖阁下轿”。此处的“暖阁”也是指大厅内的这种“暖阁”。第九十九回写贾政在官衙大堂上“踱出暖阁”,也是这种“暖阁”。
第二种“暖阁”一般是设在卧室中的。这种暖阁是沿房间的纵向再用木围护结构再分隔出来的小间。在内可设炕褥,两边安有槅扇,上边设一横眉,形成床帐的样子,称之为“暖阁”。这种“暖阁”书中也多次提到。例如在第三回,贾母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第五十一回“晴雯睡在暖阁里……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第五十二回“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点着宣石”。
这些暖阁均是指卧房内或南或北用木隔断分隔出来的内设炕的小间。当然这种“暖阁”内不全都放炕,也可放桌椅。五十四回写贾母花厅内的暖阁:“王夫人起身笑说道:‘老太太不如挪进暖阁里地炕上倒也罢了’……众媳妇忙撤去残席,里面直顺并了三张大桌,另又添换了果馔摆好”。这里的“暖阁”就是保暖的小房间了,如苏州园林拙政园中的卅十六鸳鸯馆中的暖阁。
除了上述的两种“暖阁”,还有一种“暖阁”书中并未提到,这就是在寺庙中经常见到的,供奉神佛像的,用木雕成的一个小房子,内挂帏幔,中设神佛像,设于房中。这种小木房就称为“暖阁”,例如江南第一庙“曹娥庙”中正殿内就有一座暖阁。
此暖阁位于正殿中央,玲珑剔透,富丽堂皇,有浩然之气。此暖阁通高6.5米,为三间六柱歇山重檐法式,屋面为黄色琉璃,上圆雕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等八仙人物,檐檩、额坊间以斗拱,金丝走边,下置透雕花板数道,明间双柱盘降龙两条,左右对峙,声雷目电,神态不凡。孝女曹娥凤冠霞帔端坐其中,神采奕奕。
以上,关于暖阁的情况大抵如此。
在前面释炕一段中,笔者已经涉及到了一种可以采暖的炕——土炕,这里我们再来谈一下“地炕”。
“地炕”又称“火炕”、“暖地”,是中国北方冬季为了室内取暖而墁砌的一种特殊地面。它的构造层是在室内地面下,先砌墁一层砖,取齐平整,然后再在上面铺设有规则,等距离的砖垛。在砖垛上架设方砖,再在这层方砖上铺砌地面砖,这就构成了通常讲的“地炕”。
“地炕”还包括灶坑、主烟道、支烟道、烟室、回烟道、排烟口等几个部分。灶坑设在室外的台帮内或台帮外,其后部直通室内的主烟道。主烟道两侧设多条支烟道通向烟室。烟室是用砖垛架设的地面下的空间。在烟室的边沿设回烟道,直通室外的排烟口。排烟口多设在台帮上,冬季时,在灶坑内烧柴炭,产生的热气沿着主烟道、支烟道进入烟室的各个部门,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进而使室内温度升高。这是中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室内采暖措施。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道:“李纨道:‘我这里虽好,又不如芦雪庵好。我已经打发人笼地炕去了,咱们大家拥炉作诗’……说着,一齐来至地炕屋内,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墙上已贴出诗题、韵脚、格式来了”。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头有两三个老嬷嬷打盹”。
这里的“地炕”就是“暖地”,而这种采暖方式虽然能获得室内毫无烟气、温暖如春的效果,但是耗煤量也是相当惊人的,所以在古代也只有帝王及王孙贵族才能享受得起。不过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种采暖方式倒是和现代比较流行的地采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们可以说,“地炕”应该是现代地采暖的雏型了。
《红楼梦》中还提到了不少用于室内且可灵活移动的采暖用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火盆、手炉、汤婆子等,此外还有现代比较少见的一种采暖用具——熏床。
这种“熏床”是罩在炭盆上的箱形罩笼,又名“火箱”,“火床”。第五十一回是这样描述的:
宝玉看着晴雯麝月二人打点妥当,送去之后,晴雯麝月皆卸罢残妆,脱换过裙袄。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铺床,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说着,便去与宝玉铺床。晴雯嗐了一声,笑道:“人家才坐暖和了,你就来闹。”此时宝玉正坐着纳闷,想袭人之母不知是死是活,忽听见晴雯如此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进来笑道:“你们暖和罢,都完了。”晴雯笑道:“终久暖和不成的,我又想起来汤婆子还没拿来呢。”麝月道:“这难为你想着!他素日又不要汤婆子,咱们那熏笼上暖和,比不得那屋里炕冷,今儿可以不用。”宝玉笑道:“这个话,你们两个都在那上头睡了,我这外边没个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着。”晴雯道:“我是在这里。麝月往他外边睡去。”说话之间,天已二更,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伏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
第五十二回:
宝玉听了,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不但宝钗姊妹在此,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针黹。
宝玉回来,看晴雯吃了药。此夕宝玉便不命晴雯挪出暖阁来,自己便在晴雯外边。又命将熏笼抬至暖阁前,麝月便在薰笼上。一宿无话。至次日,天未明时,晴雯便叫醒麝月道:“你也该醒了,只是睡不够!你出去叫人给他预备茶水,我叫醒他就是了。”麝月忙披衣起来道:“咱们叫起他来,穿好衣裳,抬过这火箱去,再叫他们进来。老嬷嬷们已经说过,不叫他在这屋里,怕过了病气。如今他们见咱们挤在一处,又该唠叨了。”
目前这种熏床在中国北方已经比较少见了,只有在中国偏远的南方或可觅见其一丝踪影。
下面接着贴黄云皓写的红楼建筑
【潇湘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从潇湘馆的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翠竹婆挲,粉墙黛瓦,一派江南园林的情调。从院外可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入得门来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宝玉题对额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题诗“有凤来仪”描绘潇湘馆所见之景: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晨景
【怡红院】
这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怡红公子、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院外绕过碧桃花,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就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内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后院是满架的蔷薇、宝相,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桥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怡红院内的景致正如贾宝玉在“怡红快绿”一诗中所提: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院: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
“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历来都被认为是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German
Pavilion,1929)的设计中开创先河。他创造了所谓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开放空间,以及称为“万能空间”的概念。这座德国馆是由顶棚、地板、钢柱构筑的空间,用大理石和玻璃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连通空间。
实际上这种利用空间似隔非隔的设置来达到空间流通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而有之。在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的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一书中,对于这种空间的设计手法,称之为“借景”。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
这里的“借景”,就是利用空间的渗透来实现的。这种空间的设计手法在苏州中国古典园林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窗洞、门洞及花墙等设计手法来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意境来。
那么这种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在《红楼梦》中怡红院正房室内空间的布局中,又是怎样得到充分的运用的呢?
书中的描述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详细的描述,即通过书中人物的活动路线来展现怡红院中室内的空间格局。第一处是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至怡红院,书中传神的描述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怡红院室内布局的富丽堂皇,其装饰之繁多,色彩之耀目,果然与众不同:
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庚辰侧批:特为青埂峰下凄凉与别处不同耳。】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卍畐卍寿,【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箓,今则从俗花样,真是醒睡魔。其中诗词雅谜以及各种风俗字文,一概不必究,只据此等处便是一绝。】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至此方见一朱彩之处,亦必如此式方可。可笑近之园庭,行动便以粉油从事。】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皆系人意想不到,日所未见之文,若云拟编虚想出来,焉能如此?一段极清极细,后文鸳鸯瓶、紫玛瑙碟、西洋酒令、自行船等文,不必细表。】众人都道:“好精致想头!难为怎么想来?”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厨锦隔,果得一门出去,【庚辰侧批:此方便门也。】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清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庚辰侧批:于怡红总一园之看,是书中大立意。】从那墙下出去。”众人听了,都道:“神妙之极!”说着,忽见大山阻路。众人都道:“迷了路了。”贾珍笑道:“随我来。”仍在前导引,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第二处是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误闯怡红院,书中通过刘姥姥的眼睛进一步把怡红院室内的珠光宝气、富贵豪华凸显出来。从刘姥姥的一系列的感受中,可以看出怡红院室内如迷宫般的格局:
及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着门,再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边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刘姥姥便度石过去,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
第二类是零星描述,散落在书中各章节中,是对详细描述的补充延伸。摘录如下:
逶迤来至怡红院中……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连忙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灼,却看不见宝玉在那里。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一般大的十五六岁的丫头来说……又进一道碧纱厨,只见小小一张填漆床上,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第二十六回)
顺路进了怡红院……宝钗便顺着游廊来至房中,只见外间床上横三竖四,都是丫头们睡觉。转过十锦槅子,来至宝玉的房内。(第三十六回)
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那槅子尽上头的一对联珠瓶还没收来呢。(第三十七回)
你把那穿衣镜的套子放下来,上头的划子划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忽听见晴雯如此说,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划上消息……只听外间房中十锦格上的自鸣钟当当两声,外间值宿的老嬷嬷嗽了两声。(第五十一回)
于是大家蹑足潜踪的进了镜壁一看,只见袭人和一人二人对面都歪在地炕上。(第五十四回)
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第五十六回)
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第五十七回)
因先回至怡红院中。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无人……进入屋内。看时,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宝玉听说,一面笑,一面走至里间。只见袭人坐在近窗床上,手中拿着一根灰色绦子,正在那里打结子呢。(第六十四回)
抱厦、隔扇、匾额、大穿衣镜、碧纱厨、填漆床、联珠瓶、十锦格、自鸣钟、金西洋自行船……这些室内元素构成了怡红院豪华的室内场景。从零散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著书者用心之细,不仅照应前面的描述,而且丝毫不乱,笔笔相映,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
通过这些精彩的室内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怡红院正房的室内空间是如梦如幻、扑朔迷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幻”字。而这种空间的感觉的产生,正是充分运用流动空间的设计手法来实现的。
怡红院室内各房间的分隔,并不是用墙来封死,而是利用雕空的玲珑木板做成了各种花罩和槅扇,在空间上互相贯穿流通,甚至还利用镜子的光反射作用,虚虚实实,从而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创造出迷幻的效果,难怪贾政和刘姥姥等人转着转着便都迷了旧路。房内空间虽然扑朔迷离,但是由于曹雪芹的描述丝丝入扣,笔笔不乱,如果我们细读原著,还是可以大体搞清楚它的空间格局的:
首先怡红院有正房五间,但为了创造出丰富的室内空间效果,在这五间正房前又加出三间,称为“抱厦”。这样一来,室内空间就扩大了。颐和园的乐寿堂就是采用的这种建筑手法。
这三间抱厦与后面五间正房之间是依靠隔架来分隔的,这个隔架上放有一个自鸣钟。抱厦中又依据房间格局打就床榻,可供人坐卧,这种床榻就是“木炕”,是夜间值班嬷嬷睡觉的地方。
乐寿堂
接下来穿过隔架,进入到后面的五间正房。中间一间是堂屋,西边两间是卧室区,东边两间是书房区。
西边第一间与中间明间的隔断是一个木雕的格子架,上面放有金西洋自行船、联珠瓶、缠丝白玛瑙碟子等物,中间设有一个大穿衣镜做的活动门。穿过此活门,是西次间,临窗有炕,后檐有床。再向西,次间与稍间之间是靠一碧纱橱隔断的。进入此碧纱橱隔断门正对东面穿衣镜,设有一张小小的填漆床,此床是贾宝玉的卧床。这个稍间临南窗设有一个暖阁,阁内有木炕可供坐卧,此外这一间设有后房门,可通后院。这就是西边两间的布局。
而对面东面的两间和西边不同,因为是用于读书,所以不象西边那样隔得那么死,而是基本上靠花罩分隔。在次间与明间的花罩入口处,摆设着一个屏风,挡住人们的视线,稍间是贾宝玉的书房,满屋都是书架,此间也有门可通后院。此门入口处有一油画仕女。怡红院正房的室内空间布局大致如此。
下面来看看电视剧复原出来的怡红院。这是书房区,先站在外面往里左右扫一眼:
书房左手边。
右手边
这是居中那间屋子。刘姥姥是从后院子摸进来的,袭人也是从后门找来。书中写“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可见画摆的位置不错;只是电视剧中的姥姥先去书房转了一圈,从后面绕出来才看到了画儿。
这就是画儿后面,也就是怡红院的正堂。屏风和正堂之间还隔了一道门。
袭人把刘姥姥从正门带出去了。我们再跟着小红掀帘子进去,左转往里走,就能看到宝玉的卧室了。宝玉烫脸之后林妹妹去探望也是走的这条路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长镜头,大家可以复习一下。
这是卧室区的布置。平常外间是放着一张桌子的。
最后合上那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嵌着的镜子看一看~
有没有觉得少了点什么……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张炕是放在哪里的?
楼主把这一段看来看去也没对上,大概是在别处拍的吧……
最后,宝玉的自行船。上面是紫鹃试玉一集那只,下面是群芳夜宴湘云指着让黛玉“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那只。
什么情况?摸下巴
【蘅芜苑】
苑,帝王之花园。而大观园中的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院外是两行垂柳间着桃花,附近有个折带朱栏板桥,院门口是一翠樾埭河堤,有云步石梯通沁芳溪。整个院落是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院内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院内种植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颻,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两边俱是超手游廊。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宝玉题对额为: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并提诗“蘅芷清芬”描绘蘅芜苑景致: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蘅芜苑中的假山石
蘅芜苑中的青砖花堵
蘅芜苑:极少主义的装饰风格
极少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艺术流派,是一种非表现性的艺术,其简单至极的形体所传达的不是抽象,而是绝对,这就使得其作品摆脱了与外界的联系。极少主义是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艺术,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在韵律的表现。这同密斯“少就是多”的名言是有着内在共通性的。极少主义的作品充满了一种简朴的清教主义的激情。
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室内装饰风格与“极少主义”的设计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中对于蘅芜苑居室内部陈设的精彩描述,文字虽不多,但给读者的印象却十分深刻。第四十回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了了数笔,就使蘅芜苑室内独特的风格凸现在读者面前。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居室内的陈设极其精简,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只有花中隐者——菊花,独吐芬芳,与之相伴。
这清教徒式的冷僻室内风格也正是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也是其命运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此外蘅芜苑院中那些结了实的奇草仙藤,看似累垂可爱,实际上却是宝钗将来青春守寡,苦寂中斑斑血泪的象征。
冬,北京大观园,蘅芜苑
【稻香村】
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院门外是一带黄泥筑就的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篱门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院内是数楹茅屋,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宝玉题对额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有林黛玉题诗“杏帘在望”描绘稻香村田园风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暖香坞(蓼风轩)】
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车子前高后低名“轩”,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如果用于建筑名称,“坞”可以认为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而“轩”则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
贾惜春的住处并不象怡红院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构思,而是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书中提到惜春的住处有三出,且各不同。例如第二十三回提到“惜春住了蓼风轩”;第三十七回“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第五十回“从里边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门斗上有‘暖香坞’三个字”。而且对于其室内的布局书中也无任何描述。
这暖香坞正门前是一个夹道,左右有过街门楼,其中西门楼内外各刻着穿云、度月二字。门楼者,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从稻香村到暖香坞要进过街楼,这里著书者似乎是在创造一个从田园乡村到城中的意境。
【缀锦楼(紫菱洲)】
贾迎春在大观园的住处。第二十三回提到“贾迎春住了缀锦楼”。《说文》云:重屋曰楼。而紫菱洲则是缀锦楼所处的位置,第三十七回“他(迎春)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缀锦楼书中没有详细描述,而对于紫菱洲,书中第七十九回有一段优美的文字:
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可见这里是一处临水的建筑。
北京大观园缀锦楼
【栊翠庵】
妙玉在大观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对于此处的建筑布局,书中并未展开详述,只点到山门、东禅堂、耳房这三处。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栊翠庵中的红梅。
【芦雪庵】
大观园中另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与稻香村不同的是,芦雪庵是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书中第四十九回是这样描述的:
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滴翠亭】
《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亭憩游行也。
滴翠亭是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第二十七回这样写道:
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
可见这水亭子是两层的,外圈是游廊,内圈是雕镂槅子围合。
北京大观园的滴翠亭。电视剧中宝钗在亭外听小红坠儿私语的戏是在杭州海盐绮园拍的。
电视剧截图
附上宝姐姐漂亮的侧脸特写一张
【藕香榭】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对于藕香榭,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三十八回的描述: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藕香榭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一一个水榭。这个建筑群是由水榭、水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所共同构成,水榭房中柱子上挂着一幅对联。四面菏花盛开,不远处岸上有两颗桂花树。
【嘉荫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
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和嘉荫堂是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不少参考资料中都提到嘉荫堂应该理解为省亲别墅中正殿的退居,我认为这种理解是比较合理的。首先在贾母生日这一节,诸王妃贵妇都是先引到嘉荫堂,文中写到“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作退居”;“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贾母等皆是按品大妆迎接。大家厮见,先请入大观园内嘉荫堂,茶毕更衣,方出至荣庆堂上拜寿入席。”
由此可见,嘉荫堂不是一个随便的地方,是可以接待诸王妃太妃的。我们知道省亲别墅是贾妃休息更衣的地方;嘉荫堂是诸王妃更衣休息的地方,所以嘉荫堂非在省亲别墅中不可,才能体现出其尊贵。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所以嘉荫堂是“顾恩思义殿”后堂的观点,有不少文章都提到,我同意这一推想。所以首先我把嘉荫堂放在了“顾恩思义殿”的后面,此位置祭月也很合适。
嘉荫堂位置一定下来,凸碧山庄的位置就好定了。来看原文:
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厅上去……从下逶迤而上,不过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这座敞厅。因在山之高脊,故名曰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
可见凸碧山庄是在嘉荫堂后面的山上。我们知道省亲别墅后是大观园的大主山,所以凸碧山庄就在大主山上。根据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原则,中轴线的终点以山结束,并在山上中轴线的末端建亭,是常规的做法。实例可见故宫,最后是景山结束,在景山上建了五个亭子。
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
……说着,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故只有两个老婆子上夜。
可见凹晶溪馆就在大主山的山脚下。前面分析凹晶溪馆应该在大观园东部,而大主山东山脚下是一大水池,这水池是沁芳闸桥为提高水位而形成的,类似现在的水库。把凹晶溪馆放在水池的北岸,这样一来就能看到“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的月夜美景,其他朝向都不行。
综上所述,为了使大观园平面更加紧凑,所以把嘉荫堂放在省亲别墅正殿的后面,作为省亲别墅正殿的退居,而将凸碧山庄放在主山的山脊上。这样一来就强化了中轴线,使凸碧山庄成为大观园中轴线的最高潮,和北京景山的作用相同。而凹晶溪馆放在沁芳闸桥为蓄水提高水位而形成的水池的北岸,这样安排既紧凑又合理。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BY 林黛玉、史湘云、妙玉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
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
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
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
骰彩红成点,传花鼓滥喧。
晴光摇院宇,素彩接乾坤。
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
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
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
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省亲别墅】
此处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及驻跸的场所,是人间的太虚幻境的幻象。这里的建筑按书中的描写是“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但具体的布局并未详细描写。我们只知道正门处有一玉石牌坊。正殿名“顾恩思义”殿,对联为“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主楼是“大观楼”,东西阁是“缀锦阁”、“含芳阁”。
后来缀锦阁被作为储物间使用。第四十回有文字:
李氏站在大观楼下往上看,令人上去开了缀锦阁,一张一张往下抬。小厮老婆子丫头
齐动手,抬了二十多张下来。李纨道:“好生着,别慌慌张张鬼赶来似的,仔细碰了牙子。”又回头向刘姥姥笑道:“姥姥,你也上去瞧瞧。”刘姥姥听说,巴不得一声儿,便拉了板儿登梯上去进里面,只见乌压压的堆着些围屏、桌椅、大小花灯之类,虽不大认得,只见五彩炫耀,各有奇妙。念了几声佛,便下来了。然后锁上门,一齐才下来。
【蜂腰桥】
蜂腰桥,好别致的名字啊。每当读到这个名字,总联想到美人的纤纤细腰,据说楚灵王爱细腰美人,许多宫娥为节食而饿死。还有那位拥有一双摄魂绿眸的乱世佳人——斯嘉丽·奥哈拉,也长着令佐治亚的姑娘们都嫉妒的17英寸纤腰。
蜂腰桥是出现在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的景物:
红玉在蜂腰桥门前见那边坠儿引着贾芸来了。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
每当读到这里,我总是眼前浮现出一座弯弯的拱桥,有点儿像颐和园玉带桥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桥,才配得上蜂腰名字。但书中又写道“蜂腰板桥”:
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庚辰本第49回)
板桥是贴水而建的平板桥,可以做出曲折来,苏州园林里甚多,但无论如何也难有拱桥的“蜂”姿。所以我宁愿相信,我心中的蜂腰桥,是一座小巧的,桥身拱起的拱桥了。
书中还提到这座桥有桥门,所以应该桥上建有廊子,桥两端有桥门。
蜂之细腰
【沁芳亭桥】
红楼梦中的沁芳亭桥,可是一座重要的桥。这座桥在书中多处出现。第十七回沁芳亭桥首次亮相,书中写道:“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可见这个桥是有三个桥门洞,而且还装饰着石刻的兽面。这个装饰的兽面,或做衔环状,或作吐水状。
沁芳桥是联系怡红院与潇湘馆的纽带,宝黛往来,常常经过这座桥。
有人说沁芳桥类似颐和园的荇桥,这倒未必。北京大观园的沁芳桥,是一座贴近水面的卷棚顶桥。
北京颐和园中的荇桥
孙温画沁芳亭桥
上海大观园中的沁芳亭桥
北京大观园中的沁芳亭桥
新版的沁芳亭桥
大观园中的桥品种并不多。除了上面说过的蜂腰桥和沁芳亭桥,在蘅芜苑附近还有一座折带朱栏板桥,这是一座平板折桥;大观园的东北角有一座大桥,即沁芳闸桥,桥下有水闸,位于全园水源口处,提高水位;从怡红院到潇湘馆的路上,有一桥名“翠烟桥”,形式不详;还有就是有的建筑本身也带有桥,如藕香榭有竹桥暗接,滴翠亭有曲桥相连。
关于桥的原文:
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第十七回)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第十七回)
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第十七回)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第二十三回)
袭人笑道:“我们这里的喷壶还没有收拾了来呢,你到林姑娘那里去,把他们的借来使使。”红玉答应了,便走出来往潇湘馆去。正走上翠烟桥……(第二十五回)
自己便出房来,出了怡红院,一径往宝钗院内来。刚至沁芳亭畔……这里红玉刚走至蜂腰桥门前……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第二十六回)只见蜂腰扳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第四十九回)
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第二十七回)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第三十八回)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
发两张跟桥有关的片场照。图中应该是沁芳亭桥,是19集黛玉写完《秋窗风雨夕》之后宝玉来探望的场景。这场戏是白天拍的,后期做成了夜景……
【大观园总说】
《红楼梦》从第十六回就开始了大观园的建造,到第十七回建造完成。书中是这样详细描述的:
贾蓉先回说:“我父亲打发我来回叔叔: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中来,合同老管事的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察度办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甲戌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这段文字详细地介绍了大观园的园址的大小、在贾府中的方位和建造过程。
对于园址大小,以前有许多文章都做了详细的探讨,这里就不再深究。在许多观点中,笔者同意关于大观园面积的“三里半大”的描述是指大观园周边之总长代表面积的这一说法。当然小说创作不同于科学研究,著书者所思的“三里半”大也只是一个估计数,不可能极为精确,只是觉得“三里半大”大小的园子,安排那么多院落应该大小差不多了。不过就算是“三里半”周长的园子,比起当时许多私家园林来说,也应该算是巨型的了。
此外,按照书中对于大观园的描述,大观园不是超大而广阔无边的,园中诸景诸院“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理得巧妙,使人见其千邱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脂批)。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这里只说是“三里半”,而不是“三里”“四里”这样的整数。留出一个零数这样的一个小尾巴,似乎也是在暗示大观园的形状不是殿方完整的,而是如脂砚斋所评多出来一块的。
最后就是,对于大观园的方位按书中的描述应该是在宁、荣国府的后半部分,是充分利用荣国府的东大院和宁国府的会芳园的西半侧合并而成。计成《园冶》中写道:“旧园妙于翻建,自然古木繁花”。大观园的建造正是利用现状园林院落进行的一项改造工程。这样做的妙处是省时、省力,又可以充分利用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巧妙构思,因此可以说大观园的选址、建造的构思是十分巧妙、十分成功的。
下面我们就要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绘制出大观园的平面布局图来。
本文大观园平面图的布局不同于过去以往的大观园图,以往的大观园图都是根据一条脂批“想来此殿在园之正中。按园不是殿方之基,西北一带通贾母卧室后,可知西北一带是多宽出一带来的,诸钗始便于行也”,布置成西北多出一块的刀把形;而本文的大观园的布局则是基于对怡红院位置的分析,而布置成东南多出一块的形状,以体现脂批“怡红总一园”这一立意。
【诸家大观园图一览】
红楼一梦,梦萦百年。自《红楼梦》问世不久,表现《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贾府的图样就已经出现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图样是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憓红轩红楼刊本中《痴人说梦》中所附的表现贾府全貌的贾府院宇布局图。此图全面地反映了书中所描绘的各院落之间的关系。
此后,表现《红楼梦》中贾府的布局图时有出现。这些图如果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只表现荣国府的院宇布局的图纸,此图有周汝昌先生于《红楼梦新证》中所附的《荣国府院宇示意图》;
第二类是单表现大观园的平面布局图。这方面图纸较多,有杨乃济、戴志昂先生的大观园模型图、徐恭时先生的“红楼梦大观园平面示意新图”、葛真先生的大观园平面示意图、伯齐绘制的大观园图和张良皋先生的“大观园匠人图样意象”;
第三类图是表现贾府在大观园建成后的总体布局图。这类图纸较少,有宋鸿文先生绘制的大观园贾府院宇布局图和孟庆田先生绘制的大观园贾府建筑平面图及鸟瞰图及台湾关华山先生的《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
虽然这些臆想复原图,各式各样,异彩纷呈,但是如果把这些形式各异的大观园及贾府图汇集起来加以分析比较,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问题的。首先原著中对于贾府及大观园中各院落的描绘可谓十分详细深入,丝毫不乱,因此反映在这些布局图就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对于荣国府来说,贾母院在西路,贾赦院在东路,正院居中,凤姐院在后面,这一关系在各图中均相同;宁国府中尤氏等院在东路,贾氏宗祠在西路,会芳园在紧西路与荣国府相近,这在各图中也是相同的。
而对于大观园中各院落的布局,除了一些探佚派根据文中一些蛛丝马迹,故意东西颠倒外,细看各图实际上也是大同小异。大观园中轴线上一路从南到北是,正园门、翠幛大假山、沁芳亭桥、玉石牌坊、省亲别墅;这条轴线的东半区从南到北有怡红院、嘉荫堂等祭月赏月建筑群、佛寺道院建筑群(含栊翠庵)、沁芳闸桥等;这条轴线的西半区是红楼诸钗的居住区,有潇湘馆、紫菱洲(缀锦楼)、秋爽斋、稻香村、暖香坞、蘅芜苑、植物园景区(含红香圃、榆荫堂),其中滴翠亭在潇湘馆附近,藕香榭在暖香坞蓼风轩附近,芦雪庵与藕香榭相通。大观园正园门附近还有花厅(议事厅)和茶房。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曹公在书中的细腻准确的描述,使我们不难想象出大观园和贾府的布局图,但是细看这些图,还是存在几个争议点需要探讨,这也是本文写作和制图的目的所在。
在荣国府的布局图中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南北宽夹道”的布置、王夫人院是否是荣国府正院、薛家后来的“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的位置这三个问题上,也就是说,正确解决这三个问题,荣国府的布局也就基本上画对了;对于大观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迎春的缀锦楼所处的紫菱洲的位置、大观园中诸钗的院落与大观园水系的关系、怡红院与大观园正园门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上,如果这三个问题能够通过深入理解原著从而获得解决,那么大观园的平面布局图也就基本上画对了,而剩下的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在《北京大观园》一书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点出了周老在漫长的红学研究生涯中对于大观园理解的真知灼见,这段话就是“大观园全部的主脉与‘灵魂’是一条蜿若游龙的‘沁芳溪’。亭、桥、泉、闸,皆以此二字为名,可为明证。一切景观,依溪为境。”“大观园的一切池、台、馆、泉、石、林、塘,皆以沁芳溪为大脉络而盘旋布置。”这段话点出了大观园布局的关键。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现将诸家图纸缩小附于上面,仅供参考比较,详细图纸请阅原文。
大观园总图(《增评补图石头记》插图)
荣国府院宇示意图(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第四章
大观园模型图(杨乃济)
红楼梦大观园平面示意新图(徐恭时)
红楼梦大观园鸟瞰示意图
曹雪芹在设计贾府和大观园时,并不是死板地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自然地描摹,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进行了适度的夸张。例如,对于荣国府,林黛玉进荣国府从西角门到贾母院门外将拐弯处,就走了一射之地,即两百多米;而我们知道目前北京保存的最大的王府之一恭王府的府邸部分,从正门走到底也才两百多米,可见在这里曹雪芹为了突出荣国府的“侯门深似海”的效果,而进行了有益的夸张。
另外根据书中的描述,宁荣两府府门之间的距离不到一射之地,而大观园的面积是周径“三里半大”。而这三里半大的大观园如果要是按比例放到这两府门之间不到二百米的宁荣二府之后,则实在是太大了,放不下。所以在创作本书中大观园时,笔者进行了整合,使大观园的园林更加集中紧凑,才勉强放下。
而对于从西角门到贾母院的这一射之地的距离和两府门之间不到一射之地的距离,则在图中完全按比例画出,这样所做出的图来,就明显地看出前宽后紧,不太合乎正常的比例,但正是这不太合乎比例的图,却直观真实地反映出著书者的夸张及创作意图。
贾府的总体构成比较简单,就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府位于街的北侧,座北朝南开大门。两府相联,中有小巷隔断。宁国府在东,荣国府在西,二府之门相隔不远,不足一箭之地,即二百米左右。
大观园的建造是贾府院宇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所以我们先从大观园建造前的贾府格局分析起。宁公居长,宁国府是长门,但书中以荣国府为主,宁国府实为宾称。
第十一回:
【于是尤氏请了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过会芳园去了……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已来到了天香楼的后门……爷们才到凝曦轩,带了打十番的那里吃酒去了……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了尤氏上房坐下。】
虽是虚写会芳园,但又与后面的文字相照应。“若耶之溪”照应后面建大观园时从会芳园引的通外河之水,“三间临水之轩”照应“凝曦轩”,“依山之榭”照应“天香楼”、“登仙阁”等处,虚而不乱。
第十三回:
【一直到了宁国府前,只见府门洞开……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让至逗蜂轩献茶……会芳园临街大门洞开……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
会芳园有“临街大门”,直通宁荣街,此门应该与荣国府贾赦所居的荣府旧花园的“黑油大门”位置相仿。
从上面摘录的文字分析可知:宁国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花园名“会芳园”。文中对各建筑院落均泛泛而谈,方位不详,只知道宁府花园(会芳园)中有建筑“天香楼”、“凝曦轩”、“登仙阁”、“逗蜂轩”等,并有溪流通过,可想是后面所提的引外河之活水,照应后面建大观园时,从会芳园的“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园中西北是水面,依水建轩,东南有假山,傍山建榭。
荣国府院落布局
宁荣二府,以荣为主。曹雪芹对于荣府之房舍院落,叙述得最为清楚明白,使人如历其境,下面就是书中的描述。
第三回:
【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贾母院)……(从贾母院出来)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进入贾赦院中)……(从贾赦院中出来)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到正院)……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老嬷嬷引黛玉进东房门来(到正院耳房)
……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到王夫人院)……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凤姐院)……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顺着林黛玉这一连串的行进路线,可知她先到荣府西路贾母院,又到东路贾赦院,此院无内部通道,要从宁荣街进去,然后再到中路正院,再到紧邻正院的东面的王夫人院,最后由王夫人院后面回到贾母院的后院。
贾母院建筑的构成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中轴线上的建筑一路从南到北是垂花门、穿堂、小小的三间厅、正面五间上房。这里主要要讨论的是“一条南北宽夹道”的理解,这个词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南北的宽夹道”,即南北走向的宽的夹道;另一种理解是“南北宽的夹道”,即是南北方向上宽的夹道。
笔者认为书中所指“南北宽夹道”应该是第二种解释较为合理。理由是:
第一,如果是南北走向的夹道,那么在这夹道的南端有倒座抱厦厅,北段又是影壁的建筑布局是很奇怪的,从后面第六回可以看出实际上倒座抱厦厅和影壁是挨得很近的。因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之所以凤姐院门前出现影壁,实际上是为了挡住对面倒座的抱厦厅的门。在中国古代建筑布局中,大部分院门是布置在走道的南北两侧,所以这种南北走向的夹道两端是很难布局的;
第二,书中人物在荣府后面的走向大部分是东西走向的,因此作者既然点出这一夹道,可见应该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这两点的分析,这条“南北宽夹道”应该理解为“南北方向宽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夹道”为宜。
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在荣国府中路正院与后面辅院之间隔着这条横街——“南北宽夹道”,这一横街把贾母后院、王夫人后院、凤姐院给连接起来。这条横街的位置十分像宫殿之中前朝、后寝之间用以分隔的“永巷”,但这种“永巷”是宫廷专用,包括王府在内都不允许出现这种封闭的横巷。但《红楼梦》却运用了这么一条横巷作为贾府后宅的主要交通枢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建筑群的构思是集合了当时建筑群布局多方面特点甚至皇宫的某些特点而完成的。
第四回:
【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
可知梨香院在荣国府的东北角。它与王夫人院的联系靠一南北走向的夹道。梨香院出口在西南角,王夫人院出口在东。并且梨香院有门可以直接通后街。
第六回:
【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绕到后门上……跳蹿蹿的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周瑞院)……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凤姐院)……仍从后门去了。】
从荣府的后街进后门可以到凤姐院门前,并且贾府的仆役都集中在后门一带。“倒厅”应该是前面所指的“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从周瑞家的一连串动作可知“倒厅”与凤姐院相距很近。
第七回:
【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进梨香院)……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穿过了穿堂……便到黛玉房中去了。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
这一回通过周瑞家的行走路线把王夫人院与梨香院、贾母院之间的交通联系点明了。
第八回:
【若从上房后角门过去,又恐遇见别事缠绕,再或可巧遇见他父亲,更为不妥,宁可绕远路罢了。当下众嬷嬷丫鬟伺候他换衣服,见他不换,仍出二门去了,众嬷嬷丫鬟只得跟随出来,还只当他去那府中看戏。谁知到穿堂,便向东向北绕厅后而去……“老爷在梦坡斋小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一面说,一面走了。说的宝玉也笑了。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
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除了上面所述的从贾母后院到王夫人院,再到梨香院的这条交通流线之外,还有一条从中路正院走,再往东再向北的路线,可以绕过王夫人院到梨香院。是一条绕远路的路线。
第十二回:
【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我把上夜的小厮们都放了假,两边门一关……趁掩门时,钻入穿堂。果见漆黑无一人,往贾母那边去的门户已倒锁,只有向东的门未关。贾瑞侧耳听着,半日不见人来,忽听咯噔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此时要求出去亦不能够,南北皆是大房墙,要跳亦无攀援。这屋内又是过门风,空落落……只见一个老婆子先将东门开了,进去叫西门……贾瑞瞅他背着脸,一溜烟抱着肩跑了出来,幸而天气尚早,人都未起,从后门一径跑回家去……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方溜进荣府,直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已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出至院外,摸着大台矶底下……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
从这节中可知从荣国府的后门可以通过一条后面的夹道到贾母后院的东西向穿堂,而从贾母后院到前面出荣府只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贾母院走,另一条是从中路正院走。从这一现象可知,贾母院、王夫人院与中路正院之间是紧挨着的,并没有夹道。即所谓的“僻弄”。
这段文字中较难理解的是“东边的门”和“西边的门”,这两个门从这段文字中看并非指一个夹道中的“东角门”和“西角门”。笔者认为这里所指应为贾母后院中的东西穿堂的东槅扇门和西槅扇门。根据建筑的做法,穿堂中间的一间因为作为人员穿行的通道,是不设墙的,而是在两边设门。从文中的描述中看,贾瑞到“穿堂”处,进穿堂,摇西边的槅扇门,已经关了,于是就躲进穿堂中,这时穿堂东面的槅扇门也从外面倒锁,这样一来贾瑞就被关死在穿堂中,这样的理解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不是这样,贾瑞完全可以从他进荣府的那条后夹道从后门逃走。
第十四回:
【是为宝玉外书房完竣】
宝玉外书房就是后面提到的“绮霰斋书房”,前后照应,一丝不差。
第十六回:
【启中门跪接……走至厅上……在大堂廊下伫立……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车犹未备,急的满厅乱转。】
茗烟所在的“二门照壁”应该是凤姐院的常说的“二门”,即“半大门”前的照壁。从后文可知宝黛后来移居到贾母后院居住,通过后院的东西穿堂可以看见“南北宽夹道”中的照壁。此时宝玉早上刚起来出到院中,正好可以透过东西穿堂看见在凤姐院的“二门”照壁前做手势的茗烟,真是一笔不错!
通过对上面各段的分析,关于荣国府内各院落的关系可以总结为:荣国府的院落主要是四路,中间一路是荣府正院,其西路是贾母院,其东路紧邻是王夫人院,这个院是带有东跨院的,荣国府最东边一路就是荣府的旧花园,目前是贾赦居住,凤姐院在贾母院后院旁。
主要的交通枢纽有两个:一个是位于贾母院后院和王夫人院后院之间的“南北宽夹道”。这条夹道联系着《红楼梦》中的三个重要人物,贾母、王夫人、凤姐;另一条是位于王夫人东跨院与梨香院之间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夹道,联系着王夫人和薛姨妈。《红楼梦》中的人物主要就是在这两条路线上走动,到达各院的。
贾府的第宅规模格局与清代曼殊震钧《天咫偶闻》中卷十所载的北京大型府第并无二致。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贾母院的布局体现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厅、厢房、耳房、正房,一应俱全。可证贾府房式完全是明清北京大型府邸的格局。
下面根据院落关系设计出建筑总平面图。
在此图的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运用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傅熙年院士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一书中,所发现和论证的中国古代建筑群布局方法,参考清代北京现存的著名王府和名宦府宅设计而成。其中傅院士在书中研究清代王府平面布局的特点时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清代王府的院落和建筑布局都是以方三丈的网格为基准进行布局的”,因此本文贾府的平面布局就是用“方三丈网格”法进行设计。
这是成品图
任何设计图都要经得起按照原文描述进行巡游校核。下面我们就从前十六回中提取出三个主要的巡游路线进行校核,即“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周瑞家的送宫花的路线”以及“宝玉探宝钗的路线”。前十六回中还有几条巡游路线,较简单,读者自校即可,不再细说。
建大观园后总平面布局
从第十六回开始,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进行了一项重要的改造工程。大观园的建造使得贾府的建筑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外从第十六回至第八十回,宁荣二府中还有一些新的建筑信息点出现。
一、宁国府院落布局
宁国府在经历了大观园的建造之后,除了一部分会芳园归入大观园之外,其余的部分并未发生变化。在这第十六回至第八十回中,又有新的院落出现,这就是在第五十四回中着重写出的是宁国府中的贾氏宗祠。
第五十三回:
【且说贾珍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侯,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绿古铜鼎彝等器。抱厦前上面悬一九龙金匾……五间正殿前悬一闹龙填青匾……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尤氏上房早已袭地铺满红毡……一面走出来至暖阁前上了轿。尤氏等闪过屏风,小厮们才领轿夫,请了轿出大门。尤氏亦随邢夫人等同至荣府。】
第五十四回:
【又过宁府行礼,伺候掩了宗祠,收过影像。】
书中点出宁国府西路有一所院落是“贾氏宗祠”。这里主要讨论贾母祭祖时的“正堂”是否在贾氏宗祠之内。笔者认为不在贾氏宗祠之内,而是宁国府的正堂,理由有二:
首先,在封建社会女人无权进入宗祠,所以在贾氏宗祠中祭祀这一节,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男人在祭拜。女人祭祀只能在宁国府正堂举行,因为此系内室。其次从字面上看:“开了宗祠,着人打扫”“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很明显是在说两个地方。所以说贾母祭祖时的“正堂“应为宁国府正堂。
“便至宁府中宗祠祖先堂两处行毕礼,出至月台上,又朝上遥拜过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顺到尤氏上房”——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宗祠和祖先堂是两个地方。
第七十五回:
【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
从这几句话看,建大观园时宁府的会芳园并未全拆除,“天香楼”还在。“丛绿堂”应该紧贴宗祠后面。
此外书中写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曹雪芹意在渲染宁国府的广宇重门,庭院深邃,但实际上建筑布局不会这样一连串从南到北地布置。笔者认为这句话实际上是表现了三个进深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是从“大门”到“仪门”;
第二进院落是从“仪门”到“内三门”,这一进院落中有大厅,及其大厅中的暖阁和后面的内厅;
第三进院落就是从“内三门”到“正堂”,其中“内三门”实际上应该就是“内仪门并内塞门”的组合,“内塞门”可以理解为“内仪门”即垂花门的一道屏门,较合当时建筑的做法。五十二回麝月有一句话道:“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的“三门”就应该是“大门”“仪门”“内仪门”,所以可知宁荣府中路正院应该是三层院落。
荣国府院落布局
荣国府除了大观园和贾母新盖的大花厅,其余均无什么变化。
宝玉自去黛玉房中来看视……只听宝玉房中一片声嚷,吵闹起来。(第十九回)
忽听他房中嚷起来……可巧凤姐正在上房算完输赢帐,听得后面声嚷(二十回)
正闹着,贾母遣人来叫他吃饭,方往前边来,胡乱吃了半碗,仍回自己房中(二十一回)
刚至穿堂门前,只见袭人倚门立在那里(二十三回)
从这散落在好几回中的文字看,第七回迎、探、惜移居到王夫人后院,宝黛也重新安排了住处,即分房而居,但究竟住在了哪里?书中并未交代,但从文字上分析,此新的住处应该是在贾母后院中后罩房内。
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今闻贾琏挪在外书房来(二十一回)
可知书中男主子多有内外书房,供其读书。
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二十三回)
明儿你到书房里来……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贾芸喜不自禁,来至绮霰斋打听宝玉(二十四回)
贾母的仪门就是“二门”,就是垂花门,宝玉的外书房绮霰斋书房在贾母的二门外。
翻身走到银库上,交与收牌票的,领了银子(二十四回)
荣府有银库,位置不详。
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可巧走到凤姐儿院门前,只见凤姐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自己便往书房里来。焙茗一直到了二门前等人……说着一径往东边二门前来。可巧门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回到书房里(第二十八回)
宝玉从王夫人院出来,进“南北宽夹道”由东向西走,经过凤姐院,进贾母院,出贾母院二门到自己外书房。焙茗到的东边二门应是王夫人院二门,让里面的婆子从王夫人院后院的通大观园的角门到怡红院去取衣服。笔笔照应。
从贾母这里出来,往西走了穿堂,便是凤姐的院落。到他们院门前,只见院门掩着。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进去不便,遂进角门,来到王夫人上房内……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第三十回)
这里有一歧义,就是“往西走了穿堂”,此在后面再讨论。从这一段可知凤姐院开门在“南北宽夹道”上。王夫人院的东侧是赵姨娘住的“东小院”。
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第三十二回)
信步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急走出来看时,却是忠顺府长史官,忙接进厅上坐了献茶……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一面说一面便往里边书房里去……正在厅上干转……忙忙赶往书房中来(第三十三回)
可知荣国府的东南角有水井,应与下文马棚处相近,利于饮马。贾政除有外书房外,还有内书房。
薛姨妈母女两个与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房里大家吃东西呢……说毕半日,凤姐见无话,便转身出来。刚至廊檐上……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第三十六回)
凤姐从王夫人房中出来,跐着的角门应该是王夫人后院的西角门,此门通“南北宽夹道”,可到凤姐院。
南院马棚里走了水……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第三十九回)
荣国府中东南部有马棚。
老婆子回说在新盖的大花厅上……一径往花厅来,耳内早已隐隐闻得歌管之声。刚至穿堂那边,只见玉钏儿独坐在廊檐下垂泪……宝玉忙进厅里(第四十三回)
凤姐儿瞅人不防,便出了席,往房门后檐下走来……才至穿廊下,只见他房里的一个小丫头正在那里站着……忙和平儿进了穿堂,叫那小丫头子也进来,把槅扇关了……忙立起来一径来家。刚至院门,只见又有一个小丫头在门前探头儿(第四十四回)
这个新盖的大花厅位置不详,从宝玉和凤姐的一连串的行动路线看,此花厅应该在贾母后院的后面,宝玉到的穿堂与凤姐、平儿审讯小丫环进的穿堂应该就是贾母后院中的“东西穿堂”。
咱们打这角门走罢,省得到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书房天天锁着的……周瑞钱启便一直出角门来……于是出了角门,门外又有李贵等六人的小厮并几个马夫,早预备下十来匹马专候。一出了角门(第五十二回)
从这段看贾政的外书房应该在荣国府中路正院的大厅的南部。
从李氏起,一一挨着,长的房中到过。复出二门,至李,赵,张,王四个奶妈家让了一回,方进来。虽众人要行礼,也不曾受。(第六十二回)
可知贾母二门外也是众仆役的居所。
一日,宝玉因各处游的烦腻,便想起《牡丹亭》曲来,自己看了两遍,犹不惬怀,因闻得梨香院的十二个女孩子中有小旦龄官最是唱的好,因着意出角门来找时,只见宝官玉官都在院内(第三十六回)
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第四十回)
讨了梨香院停放五日,挪到铁槛寺去,王夫人依允。贾琏忙命人去开了梨香院的门,收拾出正房来停灵。贾琏嫌后门出灵不象,便对着梨香院的正墙上通街现开了一个大门……从内子墙一带抬往梨香院来……又向南指大观园的界墙(第六十九回)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在建大观园时,梨香院并未圈在大观园里面,而是在大观园北側,有界墙隔断。
从上面摘录的第十七回到八十回的关于荣国府的文字看:在贾府建大观园后,荣国府新出现的建筑是贾母的新盖的大花厅,根据前面的分析,此花厅应在贾母院之后。其余各处均是照应前面写来,文中前后照应,一笔不乱,一丝不差,确实令人惊叹。
建大观园后平面图巡游校核
下面我们就从前十六回中提取两个主要的巡游路线进行校核,分别是“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路线”以及“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路线”。
【奇怪的贾赦院】
历来读《红楼梦》的人,无不对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感到奇怪。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应该说贾赦的地位要比贾政高,但荣国府正府却是由贾政住着,贾赦只住在别府另院。
《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贾赦院在荣国府的东部,按书中的描述是荣国府旧花园隔断过来的。荣国府中赦、政是分开住的,贾政住荣国府正府,贾赦住偏府,贾母也只跟着贾政住,到贾赦院去都要进出荣国府还要坐车,邢夫人、凤姐等往来要坐车从大街上过,可见里面并不相通。但奇怪的是,既然它是荣府的一部分,为什么它内部不和荣国府相通,黛玉、宝玉、贾琏等探望贾赦都要先出荣府,到荣宁街,再进贾赦院,兜这么一个大圈子,这不是很奇怪?难怪清代就有人认为贾赦院是在荣国府外的别院。
但我们看小说可知,贾赦院确实是在荣国府内,是荣国府的一部分,只是用界断墙界断了。第七十一回中贾赦那边的下人指着界断墙大骂王夫人那边,书中写道:“如今听了周瑞家的捆了他亲家,越发火上浇油,仗着酒兴,指着隔断的墙大骂了一阵,便走上来求邢夫人,说他亲家并没什么不是……”可见贾赦与王夫人那边是相挨着的。
对于这一奇怪的现象,就有了两种说法:
1、认为贾赦不是贾母亲生的,是庶出或私生子,所以不讨贾母喜欢,连住所都从荣府中隔断出去。
2、认为贾赦是曹公后加进去的人物,以此来跟贾政对比,所以造成贾赦奇怪的住所布局。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说法。周汝昌在其《红楼梦新证》中,对贾赦的奇怪地位作过一番曲折的解释。周汝昌认为贾赦贾政都不是贾母和贾代善的亲儿子,而是代善之弟的儿子,是代善的侄子。代善将贾政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而贾赦则连过继儿子也不是。
然而,曹雪芹为何在《红楼梦》中将贾赦贾政都写作亲儿子呢?《红楼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这又明明白白说贾赦贾政是代善的亲儿子呀!
周汝昌认为曹雪芹之所以这样写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的”:“贾赦和贾政本是同生,都是代善之弟的嫡子,而一个出继于贾母系下,若分叙为两支,把贾赦直写成侄子,倒不要紧,但那样就势必得说成‘代善只生了一子’而把贾赦贾政的同生关系分拆开来;这样表面似合,但实际上恐怕不如此清楚简单,心安理得。而且如此一来,也是必得连带地提起贾赦这一支,即是说,非叙他的父母、祖父母不可,那么,必须追叙‘荣国公’的次子,这里面便麻烦大了!……这些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大约使得曹雪芹在运用素材和艺术创造之间发生了困难,因此才不得已想出这个变通的办法来,干脆把贾赦这一支,都挪到贾母系下来,混二支而充一支。”(《红楼梦新证》第二章,第三节)
周汝昌通过这样曲折的解释,对贾赦的奇特地位作了说明,认为贾赦只是贾母和代善的侄子,自然不能住在荣国府。
但是周汝昌的解释本身存在很多疏漏之处,其中最大的疏漏就是“袭官”问题。如果贾赦是侄子,贾政是儿子的话,那么袭官的就应当是贾政而不是贾赦。这道理很明显,如果代善没有儿子,那么他过继儿子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承宗祠,但现在书中明明是贾赦袭官,所以贾赦贾政二人不可能是代善的侄子或过继儿子,只能是其亲儿子。更何况书中明说代善“生了两个儿子”,这一点不能毫无根据的否定。
其实,解释贾赦在荣国府的奇怪地位,不必绕这么大的弯子。有一种更简单也更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贾赦贾政当然是代善的亲生儿子,但只贾政是贾母所生,是嫡子,贾赦是代善之妾所生,是庶出。这样荣公代善去世后,因为贾母仍在,所以荣国府仍由贾母居住,贾政因为是贾母亲生,是嫡子,所以跟着贾母住在荣国府正府,而贾赦虽然是长子,袭着官,但因为是庶出,也因为贾母“偏心”(至少从贾母和贾赦的关系上来看,贾赦这样认为),所以别院另住。
贾赦在荣府中的庶出地位,书中本有暗示。第七十五回,宁荣二府赏中秋家宴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贾环得花后,步宝玉之后也做了一首诗,贾政看了不悦,这时:
贾赦乃要诗瞧了一遍,连声赞好,道:“这诗据我看甚是有骨气。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竟不失咱们侯门的气概。”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第七十五回)
这段文字至少透漏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贾赦在这里忽然对贾环大加赞赏,固然属气味相投,但主要还是因为他二人身份、地位相似的缘故。我们知道贾环是庶出,正因为贾赦也是庶出,所以他才借评价一首诗的机会对这个弟弟的儿子大加赞赏。贾赦对贾环的称赞,实际上是自赞,否则的话,从来不谈什么诗的贾赦忽然对侄子的一首诗发生了兴趣,岂不奇怪!
第二,我们要注意到贾赦的这一句话:“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这一句话是有所指的,它指的是谁呢?谁是“书呆子”呢?我们应该记得第二回冷子兴的话:“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可见贾赦的这几句话实际上是指向贾政的,再联系本回上面贾赦借讲笑话的机会抱怨贾母偏心一事,可知这里贾赦表达的是对作为嫡子的贾政和贾母偏向贾政的不满。
第三,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上,虽然有“立嫡不立长”的原则规定,但具体来看也不是不能变通。所以在这里贾赦才对贾环说:“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的话,而书中实际上也是庶出的贾赦“袭了官”,贾赦此话暗含了向贾母及贾政挑衅的意味:“我是庶出又怎么样,这世袭的前程还不是归了我!”
总之,从七十五回这一大段文字可以看出贾赦在荣国府内的庶出地位,而贾赦在书中的各种奇特之处,也可以由贾赦是庶出这一点来做解释!
下面来看第二种说法,这种说法的代表是张爱玲女士在《红楼梦魇》中谈到的。张爱玲认为“贾赦”即“假设”,是作者后来添加进去的,所以他住的不是“正室”,如同他在书中的地位。张爱玲从创作的角度指出宁府和贾赦一支都非初稿所有,是后来才添上的。据张爱玲考证,曹公最开始写时,没有贾赦,也没有宁国府,贾琏就是贾政的一个堂侄。好多人物都是在十年的删改中添加删改的,所以造成了这种怪现象。
著名红学家杜春耕在其书中也认为,荣宁两府及贾赦府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写定的,就是《红楼梦》成书的“一稿多改说”。所以我们认为,《红楼梦》的成书是“二书合成说”,当然“二书合成”这一工作包括“二次创作”和“多次改稿”,所以贾赦院改来改去也就成了这种奇怪的情况了。
总之,贾赦的住处确实很奇怪。统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发现红楼梦中许多地方都是两两成对,其中有不同类型的对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袭人和晴雯的相互映衬;也有正反对比着写,例如贾宝玉和贾环的对比,正面人物风雅俊俏,知书达理,反面人物形容萎祟,贪淫好色。
贾赦与贾政也是正反对比,贾赦贪淫好色,贾政好书敬儒,所以象贾政正统人物当然要处于荣府的正统地位。象贾赦这样的酒色之徒,一味高乐,不求上进,只好女色之流,只能住在供人享乐游玩的花园之中了。既然贾赦住的是荣国府的旧花园,按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的常理,这个花园应该与府邸部分有内门相通,以便于府内的人游玩,不必兜个大圈子从外街进入。象宁国府的会芳园,里面就有“便门”通之,凤姐就是从此门进的会芳园。
就算贾赦不是贾母的儿子,是私生子,庶出,过继的,被排挤得只能住到荣府旧花园里,那也应该用内门与府邸部分相通,便于内眷仆役往来,不必兜个大圈子从外街进入,每天都抛头露面,既麻烦又不成体统。连贾琏去拜见其父母,也要出荣府从宁荣街进入,这不是很费周折?
但是对于贾赦的住处,从书中的方位描述来说应该是很清楚的,只是情况不合理。纵观上述两个理由,只能认为在贾赦的住处的设计上原著确实有着疏漏,不过也可能著书者是有意为之,另有深意,只是我们暂时还不理解,这中间隐藏的秘密还有待我们去揭开!
【大观园的水系】
大观园的水系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从第十七回贾珍的叙述中已经点明:“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这段话可以解为大观园的水源头是从会芳园的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引到大观园东北角的沁芳闸桥处,通过闸口提高水位,然后水再从东北向西流,流过萝港石洞,再流到稻香村,在稻香村处分出一股水流,这股支流流到西南方向。最后主流与支流在怡红院的后院处汇合成一股水流,从怡红院附近的大观园院墙处流出去,这就是大观园水系的总体情况。
总观前八十回,并未见有中心大湖式的水系布置,所见只有“清溪”、“河”、“池”等语,可知大观园中并没有巨大的水面,只有小小的河流经过。河流在流经过程中,河面时宽时窄,形成不同的水池。园中建筑不少是依河临池而建,如紫菱洲、秋爽斋临水而建,滴翠亭、藕香榭建在水池中,不一而足。
大观园的水系可用下面的简图示意:
【大观园正门】
大观园有五间正园门,此门设计清新典雅,不落俗套。正园门是直接与外界有联系的,何以见得?文中第十八回贾妃省亲,到大观园开宴后直接就从大观园上舆而去;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之庆,各太妃来祝寿,入园游玩,均是贾母等送到园门后坐轿而去,并没有穿越荣国府。
大观园在荣国府北侧,因此大观园正门应在大观园的南侧,这是无疑的。那么这个正园门不可能直通后街,只能与宁荣府之间的小巷相通才能不穿府邸与外界有联系。因此大观园的正园门是与小巷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