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我曾经生活了近30年的故乡。在那里留下了欢乐的童年,美好的青春,也同样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家。如今,不知不觉间远离故土已经20年。虽然经常回去探亲,但每一次回去还是惊诧于那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忆中那古色古香的京城已经慢慢的失去了文化的底蕴,景色依旧,却不再是我熟悉的故乡。
如今的北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网络的飞速发达几乎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记得出国之前城中的四环还没有完工,地铁也只有一号线和环线。而现在不但五环六环已经贯通,就连全长上千公里的七环都已经开工了。想当初地铁线路只有一横一环,而20年后的今天那十多条线路已经密如蛛网一般。北京发展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也的确值得称赞。
不得不承认城市的飞速发展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网购,微商,快递,支付宝,生活中的一切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每一次回乡,都感觉自己从穿着到思想,从内到外都是那般落伍。
二十年来十余次重返京城,不论是故地重游,还是奇景初见,最深的感受竟然是古都韵味的流失。京城的美,也许只能在曾经的记忆中一一寻来。
紫竹院
紫竹院是离我家最近的公园。虽然这只是一个建国后兴建的公园,几乎无半点古迹可寻,但那里的一山一水都是我生活与成长的见证。孩提时期,靠近南门的那个儿童游乐场最是令我魂牵梦萦。滑梯,摇船,跷跷板,还有那一坐上去就不想下来的秋千。隆冬时节,冰封的湖面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父亲用木板角铁给我做了一个简易冰车,坐在上面可以自己杵着在冰上滑行,父亲有时还会骑着自行车拉着坐在冰车上的我一路飞驰,那肆无忌惮的欢乐笑声至今还犹在耳畔。无论春夏秋冬,这小小的公园承载着数不清的童年欢乐。
儿时的我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场坐滑梯
紫竹院,顾名思义,这是一处以竹为景的山水园林。虽然是完全人工规划的现代园林,但模山范水还是力求自然。园中河道蜿蜒,荷塘幽静;缀石嶙峋,轩馆错落,修竹花木巧布期间。公园处处以竹造景,据说遍植50多个品种几十万杆翠竹,这在干旱少雨的京城实属不易。春日湖畔细柳如烟,夏日湖中荷叶田田,冬日里更是松竹傲雪,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从东门进入园中,我们一般会沿小路来到荷花渡,盛夏时节小小的池塘中莲叶田田,莲花隽秀,游人还可乘舟荡漾其间。顺着左侧的小路沿湖缓行就到了池塘北面,继续向前就是依山傍水,竹林掩映的茶社,澄碧山房。我们往往从这里右转,跨过柳丝低垂的梅桥登上青莲岛。避开大湖边上喧闹的游船码头,山坡上的揽翠亭以及荷塘边的八宜轩是我们时常光顾的地方。与青莲岛相连的是明月岛,临湖的水榭是近水赏月的好地方,不过后来改建了餐厅,便少了许多情致。反倒是石径盘纡,竹林深处的待月轩更和吾意。尤其是那丛筱垂翠的游廊上藤萝蔓卷,春夏时节,房前的山坡上桃花簇簇,紫薇缤纷,每每在廊下小坐都乐而忘返。
虽然灰雁夫妇在如此大张旗鼓的护鸟活动之后再也没有回到湖心小岛安家,但由此唤醒了全民对动物的保护意识,毕竟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好。如今的湖心岛已经成了水禽水鸟们的家园,绿头鸭,鸳鸯等很多鸟儿在园中更是随处可见。
进得园来,无论在哪里东游西逛,最终停留的地方总是筠石苑。筠石苑是八十年代后期新建的园中园,原本还要额外收取门票,因此游人不多,环境更是清幽可人。园中仿江南园林的布局,多以竹石造景,山环水绕,别有洞天。最爱黄昏时分的筠石苑,此时游人散尽,四周柳丝悠垂,竹影摇曳。斑竹麓的幽篁拂面,曲径通幽,友贤山馆的小桥流水,飞檐漏窗。无论是携手散步,或是在轩馆小坐,彼此之间的会心一笑便胜过无数海誓山盟。
筠石苑,江南竹韵
或许只有在灯火阑珊,夜静更深之时才能够找回记忆中那个幽静恬淡的紫竹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